與吳玉韶探討:如何破解中國式養老難題
- 發佈時間:2015-10-08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中國式養老難題,正日益成為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特別是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相伴隨,與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收入差距放大相重疊,與經濟社會相交織,使應對中國式養老增加了新難度。在本文中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針對當前中國式養老中的一些熱點問題與記者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提出了建設性的對策。
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銀發浪潮”撲面而來,衝擊著中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家庭,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國式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中國式養老是指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後,國家和個人面臨的種種養老問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如何看到當前養老形勢?“中國式養老”的各種模式在探索中面臨哪些新挑戰?養老産業的前景如何?關係著我們每個人的晚年如何度過,關係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老齡辦副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玉韶。
記者: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正在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且具有明顯的特殊性,中國式養老問題越來越嚴峻。
吳玉韶:是的,我國的確正在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按照我們的預測,2015-2035年為我國人口老齡化急速發展階段,我國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年均增長千萬;老年人口比重由15.5%提升至28.7%。2036-2053年老年人口將從4.18億增加到4.87億,年均增長380多萬;老年人口比重由28.7%提升至34.8%。在此階段,人口高齡化特徵明顯,80歲以上高齡人口從0.6億增加到1.18億,新增老年人口中逾八成是高齡老年人。
還要注意到,我國人口老齡化與世界上其他老齡化國家相比,具有明顯的特殊性。一是基數大。二是發展快。我們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982年是5%,屬於成年型國家,到1999年達到了10%,變成老年型國家,完成了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提高到14%,發達國家大多用了50年左右時間,其中法國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亞和美國79年,而我國只用27年,比世界平均速度快一倍。三是區域和城鄉不平衡。四是“四化”併發。我國老齡化與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四化”併發,給應對老齡化增加了新難度。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然産生重大影響,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影響是使得養老服務需求持續增長,養老保障壓力持續增加。據研究,2050年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超過1億,比現在增長近4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也將達到1億左右,比現在增長近2倍多;我國老年撫養比將由目前的近5個勞動力撫養1個老年人發展到2050年前後的1.5個勞動力撫養1個老年人。社會保險潛在繳費者不斷減少,領取者不斷增多,養老保障體系壓力日益沉重,這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時,還會給與養老相關的醫療、管理等方面帶來新挑戰。
記者:解決中國式養老難題靠單兵突進、小打小鬧儼然不行。我國從體制機制上該如何進行統籌安排?
吳玉韶:解決中國式養老問題是一項複雜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通過改革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形成全社會合力。一是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我國儘管已經實現了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解決了雙軌制問題,但還沒有實現人員全覆蓋,養老保障的水準還比較低,特別是農村養老保障水準還比較低,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廣大居民的養老保障需求。老齡問題的核心是保障問題,重點是老有所養,關鍵是建立健全養老保障制度。要建立多層次的保障體系,在提高國家保障水準的同時,要增加公民自我保障意識,鼓勵公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以房養老等。
二是建立健全養老健康支援體系。老年人最渴望的是健康,但隨年齡增長健康水準下降又是必然規律。我國老年人患慢性病達70%,其中50%患兩種以上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率高,分別為66.9%、19.6%,但知曉率和控制率都很低,高血壓知曉率和控制率分別為45.4%和14.6%,糖尿病知曉率和控制率分別為42.3%和36.7%。這説明,我國老年人整體健康素養比較低,老年人健康形勢不容樂觀,同時也説明,老年人健康工作特別是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工作潛力很大。
三是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我國的基本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但作為依託的社區養老服務業仍然十分薄弱。特別是老年人口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文化層次越來越高,老年人的要求越來越廣泛,對老有所為、價值尊嚴、文化教育、精神關懷等高層次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儘快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
四是建立健全社會支援體系。有哲人説過,愛子女是自然現象,愛老人是文明現象。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尊老愛幼傳統美德,但現在愛幼過度甚至溺愛成為社會問題,而敬老不足,也成為社會問題。我們要按照中央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弘揚中華孝道文化,維護老年人權益,開展文化教育活動,開展精神慰藉、精神關愛和志願活動,營造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環境。營造敬老愛老社會氛圍,既需要教育和宣傳,也需要調整社會政策。比如,借鑒日本社會學家提出“一碗湯距離”的理論,鼓勵子女與父母就近居住或同住,在購買住房的貸款利息、貸款首付或契稅上給予優惠。借鑒南韓、德國等國家做法,在政府開發的公益性住宅中,設計“多代屋”,鼓勵多代同住。借鑒新加坡政府“三代同堂花紅”的做法,調整個人所得稅徵收辦法,對贍養老人的子女徵稅者適當提高起徵點或減少納稅額。對家有高齡老人、有病老人的在職職工,給予特殊的照料老人帶薪假期制度。探索建立中小學生從事志願服務制度,鼓勵到社區從事公益活動,到養老機構照顧老人等。
同時,還要建立健全老年宜居環境體系,建立健全老齡工作體系,動員全社會力量齊抓共管。
記 者:七八十年代甚至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再靠“養兒防老”似乎不太現實了。那這批人特別是收入相對較低的農村人老了怎麼辦?有觀點認為,這些年代出生的人“未富先老”,將不可避免地面對“保障斷層”困境,如何評價這種觀點?
吳玉韶:這個問題很尖銳,我周圍的很多人都在考慮未來老了之後怎麼辦。家庭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是大勢所趨,我國今後家庭將形成“四二一”甚至“八四二一”的結構,完全指望子女去照顧老年人,的確有一定難度,發展社會化的養老是潮流。根據我國國情和國際養老的大趨勢,居家養老是我國養老的主要模式,絕大多數老年人會選擇居住在家裏,同時社區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對於一部分高齡、失能老年人,則可以選擇機構養老服務。
但也必須強調指出,在目前甚至今後相當長時間內,家庭養老仍是基礎、主流,社會養老是家庭養老的補充,社會化養老不可能替代家庭養老。為什麼這麼説?從養老資源的組織供給來看,離老年人最近的組織是家庭,依次是政府、市場和社會,家庭是養老的第一居所,家庭養老服務是最重要的養老服務,特別是家庭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親情關愛等是其他養老方式不能替代的。我們既要強化政府的養老職能,大力發展社會化的養老服務,更要充分調動市場、社會、家庭,包括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新修訂的老年法把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改為“老年人養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由此一些人認為,養老不要靠家庭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因為新老年法不提家庭養老並不意味著不重視或者不需要家庭養老,而是居家養老包括家庭養老。從國際經驗看,家庭養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以周邊國家和地區為例,日本是迄今為止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但是家庭養老佔96%。
未富先老是中國式養老面臨的突出挑戰。發達國家是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5000—10000美元進入老齡化的,而我國則在1000美元就進入了,而且無論是在居家社區養老上的投入,還是養老機構中每千人床位的數量,目前都還處於跟跑的階段,遠遠無法滿足快速老齡化的需求,屬於典型的“未富先老”、“未備先老”,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強調家庭養老的特殊重要性,同時也要承認新形勢下,家庭養老面臨嚴峻挑戰,必須制定發展型的家庭養老支援政策,通過政策的剛性促進,強化家庭的養老服務功能,這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解決中國龐大的養老問題的戰略性選擇。
記者:大家都很關心養老機構的發展,我國養老機構現狀如何?養老機構未來發展趨勢怎樣?
吳玉韶:養老機構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的老年人服務組織,其主要服務對像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基於服務對象的身體狀況類別,養老機構應劃分為三類:自理型養老機構、助養型養老機構和養護型養老機構,其服務對象應分別以自理老年人、半失能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為主。近年來,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政府、企業、個人以及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紛紛投入到養老機構發展中來,養老機構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14年,已有各類養老服務床位551.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6張。
養老機構發展今後將呈現五個趨勢:一是民辦民營養老機構將成為發展主體。二是機構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一體化將成為必然趨勢。三是小型化、專業化、社區化、連鎖化將成為養老機構發展主要態勢。四是養老機構養醫結合發展趨勢將更加緊密。五是養老機構服務將向更親情化、人性化發展。
但也要看到,由於養老機構發展時間短、缺乏經驗、研究不深等原因,我國養老機構發展依然面臨諸多問題,包括定位不清、結構失衡、服務滯後、監管乏力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有養老機構自身發展的內因,也有政策支援、市場環境等方面的外因。
進一步加快養老機構發展,就要大力發展城區中小型和小微型養老機構,加大政策創制和落實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養老機構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援和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入到養老機構建設中,加快養老、醫療、教育、康復等公共服務資源的整合,提高養老機構建設服務水準。
記者:養老産業潛在市場需求龐大,哪些養老産業發展前景看好?
吳玉韶: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進老齡服務事業和産業發展”,第一次把産業提到與事業並重的新高度,對推動養老産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為養老産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據《中國老齡産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從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據此推算,到2050年,在老齡人口增長1倍多的情況下,老年消費增長26倍,養老産業潛在市場需求龐大,是一個朝陽産業。我分析前景可觀的養老産業有5個:第一個就是老年健康産業,因為面向所有的老年人,不管是健康的,不管是失能的,包括臨終,都需要,所以這個産業是一個剛性需求,潛力最大。第二個是養老家政服務業,第三個是養老文化教育業,第四個是老年宜居服務業,第五是養老金融理財。這五大産業,預計未來前景可觀,需求大,潛力也大,應當加大力度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