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描繪綠色發展的江蘇畫卷

  • 發佈時間:2015-10-06 05:05: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晨光中的太湖一片靜謐,環湖的蘆葦一路鋪陳,鬱鬱蔥蔥,競相搖曳著“蒹葭蒼蒼”的美麗。極目遠眺,在輕紗的霧氣之後,朦朧可見“吳中取水口”五個大字。趁著清晨涼爽,兩位漁人駕著一葉扁舟,一邊在霧氣中穿行,一邊打撈水面的浮藻。

  太湖是江蘇綠色發展的一個亮點。近年來,江蘇著力環境整治,大力培育新興綠色産業,以高的準入標準和嚴格執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強化綠色導向,持續加大生態修復力度

  2008年10月,蘇州吳江東太湖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正式啟動,退漁還湖、退墾還湖、行洪供水通道疏浚、生態清淤及生態修復五大工程開始推進,預計總投資39.8億元。

  杵山生態園位於太湖大堤西側,佔地39.6公頃。該區域臨近太湖,原本是一片廢舊的魚塘,由於長年沒有環境整治,該地塊雜草叢生,是周邊居民野釣和偷電魚的場所,也是周邊建築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的偷放點。蘇州對杵山周邊區域進行了塘埂拆除、魚塘清淤、湖體清淤,整體清淤量為17.7萬立方米,同時對週邊太湖水進行了生態水生植物凈化處理。

  蘇州生態城負責人説,生態園在建設過程中,以“重生態濕地、輕休閒旅遊”為原則,從生態、人文兩個方面進行改造和管理。

  在江蘇北部城市徐州,一場“綠色”革命正在悄然推進。2014年新增造林9.4萬畝,濕地恢復2342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32%,持續保持全省第一。以打造綠色家園為目標,30個中心鎮區新增道路綠化86公里、公園綠化50畝、居住綠化130畝,植樹10萬株,新(擴)建公園12個,整體環境更加宜居。

  2015年,徐州綠化工程將再上一個臺階,重點實施森林撫育等7項工程。更新完善農田林網20萬畝,黃河故道兩側各50米至100米範圍,將建成一流的生態景觀廊道。新建濕地保護小區5個,自然濕地保護率達40%以上。

  鐵腕治污治霾,深入推進環境治理

  在國家環保部最新一批公佈的全國74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中,鹽城排名列第4位,僅次於海口、舟山、拉薩,是環保部公佈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以來江蘇省取得的最好成績。

  這樣一份高分值環境考卷的背後,是當地政府鐵腕治污決心和有力的治理措施。

  近年來,鹽城市關閉了17家粉塵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對全市400多座加油站進行改造,確保所有油罐車油氣回收改造工程通過驗收;全面實施機動車無綠色環保標誌禁行,全市尾氣檢測站點達到11個,實現縣(市)環保檢測全覆蓋,全市發放機動車環保標誌38萬多枚。同時加大老舊機動車淘汰力度,近兩年累計淘汰老舊機動車2.16萬輛。

  鹽城市環保局局長周俊告訴記者,農忙季節全面啟用藍天衛士秸稈禁燒監控系統,在禁燒重點區域安裝600多個高清攝像頭,實現自動巡航監控,做到了人防與技防的有機結合。2014年夏收、秋收期間,鹽城市成為江蘇省唯一未被環保部和省環保廳通報發現有秸稈焚燒火點的市。

  2014年江蘇省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的國家生態縣(市、區)共5個,其中4個在鹽城(鹽都、東臺、大豐、建湖)。

  培育新興産業,緊扣綠色發展命脈

  泰州素有“泰州泰美,順風順水”之説,打造大健康産業,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實現了華麗轉身。

  “一大批國字號品牌和有全國影響的大型活動、高端項目與領軍人才紛紛落戶,標誌著泰州中國醫藥城的承載力、影響力正不斷擴大。”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告訴記者,去年全市醫藥産業銷售突破700億元,約佔江蘇的三成。

  節能環保産業是江蘇綠色工業另一亮點。

  無錫宜興有一個以環保産業為主題、面積達212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高新區——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1500多家環保設備生産企業、3000多家配套企業、2000多個品種,10萬名環保産業從業人員聚集於此,是目前全球面積最大、企業最密集的環保産業集聚地,年産值超過500億元。

  宜興的環保産業已涵蓋“水、氣、聲、固、儀”五大主導領域,水處理産品銷售更是佔據了國內市場“半壁江山”,裝備配套率超過98%。

  “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在江蘇早已成為歷史,他們的認知不斷昇華,由認識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已提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更高境界。

  2014年,江蘇新增成片造林65.2萬畝,新建綠化示範村1028個,完成森林撫育153萬畝。嚴格保護生態紅線區域內濕地,加快退化濕地修復、保護,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提高到38.5%。2015年,江蘇將確保新增成片造林30萬畝,撫育森林150萬畝,新建綠化示範村1000個,新建及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00萬畝。

  “遵循自然規律,建設生態文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唯一選擇。”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説,新常態下生態發展、環境保護工作更加不能鬆懈,要加快建立系統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構建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生態持續改善,在資源能支撐、環境可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之上,走出切合自身特點的轉型發展道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