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懶人經濟撐起的“到府服務”市場還能火多久?

  • 發佈時間:2015-10-03 15:2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放假了宅在家裏、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把所有事給幹了。懶人經濟撐起的“到府服務”市場到底有多熱?從美甲到餐飲,從洗車到送菜,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被佔領。遍佈零售、餐飲、社區服務、美容、旅遊、教育、汽車等眾多行業的“到府服務”項目真的可以“吃喝玩樂的同時,還能順便把錢賺了”嗎?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2015年這些創業項目正在經歷高死亡率和高熱度的“冰火兩重天”。

  熱度: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

  O2O這一概念最早來源於美國,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其一經傳入中國,忽然“墻內開花墻外香”,引發了大批創業者的追捧。

  艾瑞諮詢認為,O2O分為兩種,一種是零售業,包括線下掃碼支付等;另一種是本地生活O2O,也就是“到府服務”,更集中線上上,而這一領域幾乎成為創業者的“天堂”。

  “因為到府服務的O2O一開始的門檻相對低一點,看上去比較簡單,市場範圍也相對比較廣泛,線下的東西可以搬到網上,大家覺得比較容易進入。”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説。

  但火熱背後,一些投資人的態度正在悄然轉變,認為冰點正在到來。如果説以前是改良的點子就能有投資,那現在這些項目就是快速上線、快速死亡。甘劍平説,整個行業最熱門的時候也就是過去的12-24個月,現在再進入這個行業已經比較晚了。進入2015年,還是早期剛剛開始的項目在尋找“天使投資”,獲得融資將比較困難。

  開始出現眾多從業者黯然退場。一份網路上流行的O2O死亡不完全名單,在目前紅紅火火的餐飲外賣、教育、旅遊等O2O領域,不少公司已經悄然死亡,包括拒宅網、徒步狗旅行網、果凍旅行網、呵護網、36號教室、助考幫、房屋網、程途網、億言堂等數十個。

  隨著到府服務的火熱,越來越多同質性的創業項目涌現。有專家認為,沒有找到正確模式和方向的小創業公司,很有可能會迎來一批死亡浪潮。O2O最早以團購形式出現的時候,便開始了慘烈的廝殺。大大小小幾千個團購網站搶奪用戶,最終只有大眾點評、美團等屈指可數的幾家,成為“千團大戰”後為數不多的倖存者。“這一現象可能重演。”甘劍平説。

  挑戰:小企業同質化競爭,大企業“燒錢攢用戶”

  明年即將從中國科技大學安全工程系博士畢業的丁超告訴記者,“前面做過一些消防的項目,但這個行業門檻高,立項以後覺得市場不太大,就放棄了。現在選擇了社交和活動類的O2O項目,市場大、進入門檻低,選擇類似項目的同學很多。”

  進入門檻低,導致同質化的競爭,這是不少到府服務項目面臨的激烈局面。給外賣平臺提供線下基礎設施服務的“趣活美食送”創始人俞陽説,餐飲外送基本都是同一模式,本來是拼成本拼效率,現在變成了拼資本。大家在選擇平臺訂餐時,就拼哪個平臺補貼高,資本不夠就“玩兒完”,資本夠了拼的就是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沈云云説,一般來説,O2O的創業項目大多是比較“軟”的想法,商業模式也沒有經過成熟的考驗,走的又是補貼行銷的模式,很多企業都面臨著燒錢後的困難,比網際網路和傳統企業死亡速度更快。

  而且,高額的推廣花費也讓初期創業者無以為繼。這些新興的O2O項目創業,推廣主要是線下地推或渠道合作,以及線上優惠券補貼,前期燒錢燒得非常厲害。雲岫資本創始人高超説,按每單交易推廣補貼來算,比如每單補貼10塊、日單一萬單,一天就要燒10萬元,“雖然看起來門檻低,但實際上O2O並非草根的狂歡。”

  龍頭的強勢推進,更讓草根措手不及。在生鮮O2O領域,天天果園、京東、順豐優選也用其巨大的資金優勢,打起了價格戰,這讓不少草根企業措手不及。叫車行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快的和滴滴的強強聯合,幾乎讓絕大多數用戶規模小的叫車軟體“一夜關門”,資本對這種小店的關注度一落千丈。

  突圍:模式準才“剩者為王”,懶人經濟不是“搖錢樹”

  專家認為,O2O只是形式,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需求本身。做産品的,需要加強核心技術創新;搞服務的,找準用戶的痛點增加黏性,增強不可替代性。

  首先需要避免同質化競爭,需要增加用戶的體驗度。“燒錢來讓消費者體驗,永遠不是長久之計。”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説,“網際網路+”想要成功,最根本的一點還是要能提高效率,拉長交易半徑,提高供需之間的匹配度,最終的結果要麼降低了交易的成本,要麼豐富了消費體驗,否則就很難成功。

  專家提醒,到府服務的創業公司大部分都將是“鏡中花水中月”,是因為違背了共用經濟、按需服務和服務成本可控中的一項或者多項。不少紅火實際上都是表面上的偽繁榮,是大量補貼帶來的需求大增,也會隨著補貼結束而消失。

  其次,為了不和龍頭企業正面碰撞,創業者需要更好地控製成本。甘劍平説,自己在挑選O2O時一般有四個先決條件:一是地理位置;二是使用頻次;三是邊際成本;四是執行力。“很多O2O的項目是沒有邊際成本的,在APP上多放一台車和一個餐廳資訊,不需要增加更多人力物力。但很多是需要編輯成本的,例如送一個外賣,客單價在30元左右,流通成本可能佔到30%左右,這就非常考驗團隊的執行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