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行業謀轉型 “鐵老大”混改如何走
- 發佈時間:2015-10-02 08:38: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聚焦國企改革①
新一輪波瀾壯闊的國企改革大幕已經拉開。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作為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指導意見》系統闡述了全面改革的總體要求、原則和整體思路,勾勒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路徑。
這場改革關乎中央和地方逾15萬家國有企業、100多萬億資産和3000多萬職工利益,承受著全社會的殷切期待。在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當下,這場改革註定沒有和風細雨,只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此輪改革將如何釋放改革紅利?如何讓一些暮氣沉沉的國有企業重新煥發活力?如何促進相關領域的轉型升級?從今日起,本報將分行業連續報道。
交運作業是國企扎堆的集中營,歷來是國企改革重點領域。上市公司中,交通運輸板塊一共有91家上市公司,屬於國企的有68家,佔比高達75%。其中屬於央企的有18家,地方國企50家。除了物流板塊以民營企業居多以外,其他交運子板塊的公司基本屬於國企。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高企的背景下,交通運輸行業的主營業務面臨增長瓶頸,作為國企集中營,將積極借助國企改革大潮積極謀求轉型升級。
鐵路混改最大難點在於票價核算體系
隨著國企改革頂層方案公佈,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市場各界視為重頭戲,其中鐵路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備受矚目。
目前中國鐵路總公司旗下包括18個鐵路局以及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等,以及其下屬上市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表示,鐵路行業混改是國有企業混改的重要領域。此次混改將會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到部分鐵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公司對鐵路建設過程中的項目策劃、資金籌措、運輸經營等負主要責任。這將有利於擴大社會資本投資鐵路建設,從而促進國企鐵路混合所有制改革。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認為,推進鐵路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需要打破鐵路系統壟斷,然後再進行重組。可推進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為控股公司,三大區域鐵路公司為市場主體的改革,從而構建起貨運組織改革、拓展多元經營、引入民間資本的體制基礎,其核心是通過重塑市場主體、引入競爭來激發活力。
不少業內人士擔心,鐵路改革存在市場化程度不夠,清算、財務、調度等權力過於集中和不透明等問題,現階段對民資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也沒有那麼大實力的民資敢進入。在蔡建明看來,鐵路混改最大難點在於票價核算體系,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建設後,如何把握投資收益成為鐵路混改的重要問題。
國海證券研報指出,國企混改對鐵路行業具有現實意義,行業資本運作中長期內有望加速。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鐵路基建在一定程度上擔當經濟穩增長重任。受近年鐵路基建密集投資的影響,鐵路總公司在2010-14年間負債率上升明顯,曾出現多條鐵路項目因資金瓶頸導致項目放緩。傳統的投融資渠道難以支撐未來鐵路網的高速擴張,通過混改引入社會資本對鐵路行業來説具有現實的意義。此外,考慮到鐵路總公司資産及負債規模,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不存在整體上市的可能性。但是將鐵路總公司旗下優質資産進行區域劃分後分拆上市則可能會成為大概率事件。
航運央企重組預期強
在指導意見出臺之前,航運央企之間的重組整合已經先行一步,在資本市場引起熱議。8月10日,中遠係和中海係旗下8家上市公司集體停牌,引發了外界對兩大集團合併整合的猜想。
有報道稱,目前中遠和中海集團已經共同組成工作組進行溝通,起草兩個集團“深化改革”的相關方案。最近,初步方案已經有了一些框架和眉目,不過還需要報上級有關部門研究後再確定。
業內人士猜測,國內外業務板塊和孫子公司均眾多的中遠和中海如果真是重組整合,或許正好可以借鑒剛剛出臺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方向,比如成立航運業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再通過各種股權投資的方式融合各業務板塊,合併同類項。
國金證券發佈研報認為,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的重組傳聞,背後有邏輯可循:兩家航運集團船隊大、體量足,連續虧損可能引發國家層面對航運企業的戰略佈局;作為國內排名第一、第二的綜合性航運集團,二者重組將帶來顯著的協同效應,船隊結構進一步優化,減少內耗,將使得我國的航運企業水準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東莞證券研報指出,航運央企重組預期強。航運上市公司主業在近四年連續經營虧損。我國航運央企有中海集運、中國遠洋、招商輪船、中遠航運、中海發展5家,業務多有重合,而規模化、專業化經營才有利於提高我國航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民航混改走在前頭
“如果混改指的是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合作的話,其實幾大民航國企都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了。”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家現在所推進的混改可能更多指探索員工持股,深入引進民營資本、外資這些方面。而航空公司的內部人士則表示,對於混改的下一步計劃,正在等待國務院相關的配套文件出臺。
目前,幾大國有航空公司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都已經實現國內A股上市,有的還包括港股H股。集團公司對股份公司處於相對控股地位,都存在民營資本和外部資本的參與。只有深航、廈航等仍然是國有資本全資控股。毋庸置疑,相比其他行業,民航領域的混改已經走在前面。
指導意見將國有企業劃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兩類企業在主要目標、考核等方面截然不同。有研究認為,國有航企將被列為商業類,即需要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生産經營活動,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
民航資源網專家鄒茂功表示,民航行業國企可以通過深入引進民資,加強董事會中獨立董事和外部董事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借鑒此前東方航空引入戰略投資者達美航空的做法,與國際先進航空公司結成聯盟。
7月28日,停牌一週的東方航空正式復牌,並於前一日晚間發出公告,正式確認與美國達美航空簽署了附條件的股份認購協議,後者將以4.5億美元(約合27.9億元)收購東航H股4.66億股。
為了配合達美的入股,東航同步推進的另一個資本項目——“遠航項目”,即非公開發行A股,增發完成後,東航集團持股從原先約64%有望降低到50%多,東航國資持股比例降低。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東航通過H股引資達美這個方案被證明可行,那麼就不排除未來國航和南航也會採取同步的方式跟進。
文/本報記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