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埋單”大運河聯合社抱團服務
- 發佈時間:2015-09-29 07:32:0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為加快培育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組織,財政部從2013年起,開展財政支援農民合作社創新、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等試點,鼓勵和引導有關省份採取幫助打通信貸通道、搭建公共平臺、推廣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探索創新財政資金扶持合作社發展模式。浙江桐鄉市、重慶永川區進行了嘗試,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本報記者朱海洋文/圖
在種糧效益相對低下的今天,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的興起,為穩定糧食生産,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出臺的包括良種供應、統防統治、育插秧農機、農業保險和農資直接補貼等一系列補貼政策,為這些社會化服務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當前,這種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機制也出現了諸多阻力,比如:現有的農機合作社普遍存在規模不大、服務程度不高、品質參差不齊、收費五花八門等問題,甚至還有各自為戰、惡性競爭等現象,嚴重制約了服務體系前進的步伐。
2013年末,浙江省桐鄉市組建“大運河農機糧油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由該市農機推廣站與14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實行資源整合,開展互助合作、抱團服務,以提高經營效率,同時健全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機制。運作得如何?記者日前專赴該市採訪。
單幹引發的諸多煩惱
70後張衛興,是桐鄉市石門鎮春麗橋村的黨支部書記,2007年時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村裏成立了石門鎮興農糧油農機專業合作社。幾年間,“興農”迅速壯大,擁有了近百台農機設備,可提供一條龍的機械化服務,除了合作社裏2000畝的自營土地外,其“訂單式”的服務範圍多達兩萬多畝。
除了服務經營性收入,“興農”還有一筆可觀的政府購買服務的補貼,同時在購置農機時,政府也給予一定補貼,因此效益十分可觀。表面上,合作社大獲成功,可身為理事長的張衛興,卻是越做越累,心裏直髮憷。整個桐鄉種植的19萬畝糧食,其中需要農機服務的有11萬畝,有限的蛋糕周圍,卻盤踞著30多家農機專業組織,競爭環境既激烈又惡劣。
一方面,這些組織規模普遍偏小,難以全面開展規範化運作,帶動農戶、服務農戶的能力較弱;另一方面,每到農忙時節,為了搶生意,各家合作組織跨地作業、相互壓價。以至於到了最後,價格實在太低,服務品質自然就沒法保障。
“總體上看,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雖然發育完善,但盈利能力不強,服務價格不穩定,難以獲得可持續性發展;農機存量結構不合理,大型機械少而小型機械多,各生産環節的機械化程度不平衡,農業機械資源難以統籌利用。”桐鄉農機推廣站站長朱新龍説。
這種狀況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每年,政府投入大筆支農資金,用於培育糧食全産業鏈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但正是這些服務資源出現的渙散浪費、有失均衡、惡性競爭等現象,不但讓財政資金的扶持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整個服務體系也會因此出現諸多問題,造成一損俱損。
如果抱團發展,實行統一服務,既能讓失序的農機服務走上正軌,還可以整合資源配置,發揮各自優勢,緩解供需矛盾。張衛興一打聽,原來自己的心事,正是眾多合作社共同的煩惱,而且與桐鄉農機推廣站的想法不謀而合。
2013年,經桐鄉農機推廣站和14家農機糧油專業合作社聯合發起,大運河農機糧油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宣告成立,由14家合作社以貨幣形式出資46萬元,農機站以技術智慧財産權非貨幣形式出資四萬元,總註冊資金50萬元。
統分結合抱團發展
聯合社雖然宣告成立,但要運作起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橫亙當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各家擁有的農機資産如何處理,以及今後生産經營如何運作?倘若集中統一調配和運作,顯然不現實,各家利益也無法調和,但如果沒有一個運作機制,聯合社就會毫無意義,純屬空架子。
“組建聯合社,肯定要打破各成員單位的小算盤,切入口還在‘利益’二字。”果然,聯合社運作幾個月後,就陷入僵局,在一次全體大會上,被推選為理事長的張衛興一語道出了本質。那次會議上,經過集體商討,最終確立了統分結合的雙層體制。
首先明確的“分”,解決了大夥兒的心頭之患。組建聯合社後,各類資産産權仍歸原合作社所有,成員間獨立開展生産經營活動,自負盈虧。
聯合社還規定:對政府購買糧食全程機械化服務的機制設定上,仍然執行直接購買與間接購買相結合的方式。前者主要是對各家合作社購置大中型機械時,參照浙江省農機補助標準獲得補助;後者則是,包括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水稻機械育插秧、精量機械穴直播、機耕、機植保、機收等,按照服務面積和補助標準進行補助。組建聯合社後,這些補助依舊按各家分開進行。
解決了“分”,關鍵在於“統”,這是決定聯合社的生命力之所在。根據規定,儘管産權不變,但各家的倉庫、機庫、農機設備等資産資源需進行整合,由聯合社實行調度;若成員單位需購置新機械,必須按照實際生産狀況,有效平衡農機作業需求,避免重復購建;另外,開展農機服務時,要執行統一的作業標準、服務收費標準、品牌標識等。
張衛興介紹説,為了讓聯合社形成造血功能和內生機制,“統”的重要內容還在於:對內為成員單位提供糧食種植、農機作業所需的生産資料,實行統一採購。而這也正是抱團發展後的最大好處:因為採購量大了,農機、農資的價格自然大幅下降。
以一台市場售價116000多元的插秧機為例,以往合作社向當地經銷商購機,廠家返還的6000多元都流進了經銷商口袋;而抱團後,聯合社直接向廠家成批進貨,返還金則落入了聯合社賬戶,若成員單位來聯合社集中採購,其中的六成一共3600多元可直接返給合作社,剩餘資金則納入聯合社的公積金。
對農藥、化肥等生産資料的集中採購,也是同樣道理。由於大量採購增加了議價能力,去除多個中間環節後,聯合社的採購成本要比單個合作社平均便宜將近12%。若合作社通過聯合社採購,便宜的總價中的六成,可予以返還。
記者了解到,通過集中採購對差價抽取提成,聯合社所積累的公積金,一則用於日常運作,二則壯大了經濟基礎,增加了自身造血能力,日後還可按出資比例,各自分紅。
由於量大,記者無法對各家合作社所獲補助予以統計。但對於這些財政補助是否規範、服務品質是否達標,記者了解到,每年桐鄉市財政、監察、審計、農業等部門都會組成評審小組,對各家社會化服務組織採取查看資料、實地查驗等方式進行評審,並且公示。
2013年和2014年,聯合社獲得了桐鄉市農機化促進和社會化服務“以獎代補”資金,用以作為農資、機具統一採購的資本金,不作盈利;去年,聯合社又獲得了桐鄉市農技推廣基金會項目投資,以及“新型無人機的引進、試驗與示範”項目資金。這些資金雖然都不多,但從中可見政府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扶持。
減了成本增了效益
糜學江是桐鄉市石涇糧油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擁有20多臺(套)的農機,服務範圍達5500多畝糧食。起初加入聯合社時,糜學江也心裏打鼓,擔心淪為空架子,如今嘗到甜頭的他,連連感慨:聯合社,這事絕對有奔頭!
去年,糜學江在聯合社採購了插秧機、穴播機、收割機在內的五台農機,光利潤返還就有2萬多元。更讓老糜覺得貼心的是,今年春耕時,插秧機臨時出了故障,以前去請經銷商來修,至少耗費半天功夫,如今一個電話,聯合社的機修工半小時就能到地頭解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剛開始推行聯合社統一採購農資時,礙于與當地經銷商已有多年合作關係,成員單位少有響應,可年底一算,返利實在可觀,以至於到了今年,超過半數成員都參與了集中採購。關鍵還有,生産經營實行幾個“統一”後,大夥兒資源共用,價格變得透明,服務品質也大大提升,在農戶中的口碑好了許多,效益提升十分明顯。
對桐鄉市來説,聯合社帶來的好處也有很多。朱新龍告訴記者,以往全程機械化服務中,種子催芽、育秧、糧食加工是薄弱環節,現在通過資源的整合和配置,這些環節正得以完善。比如:“興農”合作社善於標準化育秧技術,如今抱團後,其智慧化育供秧中心服務面積達3萬多畝;“龍翔”和“紅洋”是聯合社中僅有的兩家可加工糧食的合作社,如今加工糧食的訂單也多了不少。
“組建聯合社後,提高了新型農機的購買力,還有利於農機新技術的推廣,以及農機化綜合水準的提升。像去年開展了機械化穴直播技術試驗示範,今年又添置了智慧植保無人機。這在以前要推行,都是很困難的。”朱新龍説。
看到“大運河”的運作效果,許多未加入其中的農機合作社,都自發找到張衛興。聯合社在遞交申請的10家合作社中,擇優挑選了四家,目前正在考察期,待下次聯合社全體大會時討論決議。
“我看這聯合社有搞頭,有前途。”採訪結束時,張衛興蹦出這樣一句話。兩年間,從起初時“成員單位一盤散沙”,到如今人人叫好、效益初顯,這理事長的位置,張衛興才算坐得有味道,活兒也越幹越有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