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五屆中國(成都)有機農業峰會提出——化解生態環境制約 以有機理念引領可持續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9-28 10:44: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24日,第五屆中國(成都)有機農業峰會在四川省蒲江縣舉行。峰會以“農業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與會專家認為,面臨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的約束,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主動化解生態環境制約,以有機理念引領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的解決途徑之一。

  農業部總農藝師孫中華在致辭中指出,當前,促進我國農業發展需要由依靠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轉變。推進農業生態與環境保護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現實需要。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最緊迫的任務是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攻堅戰。

  與會專家認為,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發展成就巨大,但同時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考慮到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的約束,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如果不解決好這些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發展、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將難以持續。

  同時,我國農産品結構和農業經濟空間發生了重大變化,農産品需求向品牌化、高端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種資源一個市場向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在此背景下,我國農産品如何提升在全球的話語權和競爭力是必須面臨的問題。要在市場競爭中勝出,要把區域品牌變成全國品牌和國際品牌有非常大的空間,需要用心挖掘和培育。為了實現規模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需要在轉變農業發展理念、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優化要素組合方式、充分發揮農業比較優勢、繼續推動農村改革5個方面做文章。

  專家指出,我國有機農業發展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有機農業生産技術保障和投入品供應還比較薄弱,需要補足和加強。建立市場主體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互信也是重要方面。市場主體要認真分析消費者需求,挖掘潛在市場。可以通過邀請消費者到生産基地參觀體驗等方式,破解企業和消費者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謀求消費者信任。同時,讓消費者通過了解有機農業的生産過程,認識到有機農業不只是為了吃到更健康的農産品,更重要的是保護環境,推動農業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專家建議,發展有機農業,需要立足國情,因地制宜,科學有序推進。政府可以指導和支援,最終還是要通過企業等主體來發展,市場消費來引導。要以多元化為重點,打造企業主體鏈條,打造一批以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為主體的生態企業,培育生態品牌,進而形成全國産業鏈條的企業聯盟。

  農民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唐園結代表主辦方致辭時指出,《農民日報》作為黨和政府指導全國三農工作的中央主流媒體之一,除了支援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為其提供技術文化、資訊服務之外,依靠媒體優勢和多年積累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農民日報》還致力於為三農工作者和研究者搭建交流、研討的各類平臺,把大家貢獻的智慧通過各種渠道包括新媒體傳播出去,為我國三農事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更為全國各地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借鑒和經驗,這次有機農業峰會的召開就是非常有價值的案例之一。

  峰會還就有機農業與縣域可持續發展、網際網路+有機農業、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等議題開展了主題演講和互動交流。

  據了解,成都市將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作為構建都市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已經連續成功舉辦4屆有機農業峰會。蒲江縣作為成都有機農業發展重點縣,確立了建設與國際接軌的有機農業基地的發展思路,在有機環境構建、有機投入品體系建立、有機規範標準制定、有機理念傳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有機農業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本次峰會由農民日報社、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優質農産品開發服務協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四川省農業廳、四川省林業廳、四川省品質技術監督局、四川省旅遊局、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共有來自國內有關部門、科研院所、有機農業生産主體和國外有機農業系統的專家學者、代表等400余人參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