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牢牢把握新形勢下農業産業化發展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9-05 05:31: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紅宇

  農業産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準確把握農業産業化在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新任務,明確工作推進思路和重點,對於激發農業産業化發展活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準確把握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新任務

  新形勢下,面對外部環境的影響和自身成長的需求,農業産業化發展必須放眼國民經濟和全球農業,固本培元,化挑戰為機遇,向傳統功能注入新的活力。

  (一)更好促進農民對接市場。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家庭承包經營開始推行、市場經濟逐漸發育和農業産業結構不斷調整,農産品産量激增與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農民商品經濟意識不高與市場日益開放活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産業化經營應運而生。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帶領千千萬萬的農戶闖市場,成為解決農業分戶經營與市場銜接的破題之策。近年來,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比普通農戶經營規模更大、商品化程度更高,與市場有效對接以降低風險的需求更為迫切。同時,農産品消費呈多樣化、品質化趨勢,準確把握市場變化的願望比以往也更為強烈。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市場調查、産品設計、客戶行銷等方式,研究市場、挖掘市場、開拓市場,把有效的消費需求轉化為農産品生産訂單,把瞬息的市場變化轉化為農産品加工、銷售、儲存決策,充分消除供給與市場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二)更好促進農民收入增長。這一直是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經過20多年的發展實踐,各類農業産業化組織不斷探索利益共用、風險共擔機制,形成了雇工經營、委託種養、保底價收購等利益聯結方式,與農民共用農業産業化發展成果,為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9892元,同比實際增長9.2%,與城鎮居民收入的差距首次進入3:1以內。同時也要看到,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距依然很大,迫切需要全方位釋放農民收入增長的積極因素。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引導集群集聚發展,打造完整産業鏈條,實現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流通、服務的深度融合、有機銜接,完善各主體的利益聯結和分享機制,實現二三産業價值向一産“回流”,讓農民成為直接受益者。

  (三)更好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我國在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方面的發展步伐非常快,但農業現代化發展相對滯後,儘管已經是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2014年,我國農業增加值總量5.8萬億元,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創造的增加值僅為兩萬多元,約是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從業人員創造增加值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農業勞動生産率則更低。這與農業分散經營、生産要素配置效率低有直接關係。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整合集約資源要素,構建組織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吸引各類優秀人才投身農村,引導科學的生産要素配置方式和管理模式進入農業,推廣應用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現代物質裝備,推進農業專業化、集約化發展,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全要素生産率。

  (四)更好促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有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産業化的前提條件。近年來,在政策指導和企業自身努力之下,龍頭企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目前,全國各類龍頭企業12.6萬家,實現年銷售收入8.6萬億元。大型龍頭企業不斷增多,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龍頭企業近2萬家,超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70家,在境內外上市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113家,涌現出了新希望、雙匯、蒙牛、伊利等大型龍頭企業。然而,與國際農業ABCD四大公司相比,龍頭企業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配置效率、品質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同時從我國內部來看,區域之間發展仍不平衡,西部以及老少邊窮地區,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弱。龍頭不強,作為龍身和龍尾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民也很難強大起來。新常態下,龍頭企業運作壓力較大,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解決好龍頭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打造一批引領國內農業發展、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的大型龍頭企業。

  推進農業産業化工作要有新作為

  目前,現代農業發展正面臨結構深刻調整、改革深入推進的新形勢,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農業産業化的重大意義,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把握方向,精準發力,有所作為。

  (一)更新發展理念。堅守什麼樣的發展理念,秉持什麼樣的發展原則,決定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産業化的大致走向。要堅持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説話”,鼓勵龍頭企業有序競爭、優勝劣汰,尊重市場主體自主選擇適宜的對接模式。要堅持改革創新,注重發揮農業産業化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的創新作用,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要堅持融合發展,妥善處理好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積極探索有利於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機制。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用現代工業理念謀劃農業,注重科技創新和生態保護,推進農業資源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

  (二)轉變發展方式。這些年我國農業成績斐然,但生態環境受損嚴重,承載能力越來越接近極限,依靠創新驅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迫在眉睫。龍頭企業整合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要引導科技創新,鼓勵龍頭企業建立技術研發、産品設計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發展,進行企業間協同創新,突破一批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開展應用示範,提升農業的綜合競爭力。要鼓勵業態創新,順應“網際網路+”大潮,支援龍頭企業積極運用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3D列印等平臺技術,發展生鮮電商、定制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要加強人才培訓,老闆是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的“總開關”,加大對老闆們的培訓力度,讓他們開闊視野、增強能力,成為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的“領頭雁”。要推進綠色發展,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有機結合,支援龍頭企業建設優質、生態農産品基地,加大農産品加工副産品及其有機廢棄物的利用開發,大力發展迴圈經濟

  (三)創新聯結機制。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戶互助共贏,是農業産業化健康發展的核心和動力。要引導龍頭企業堅持為民服務方向,積極發展訂單農業,通過規範合同內容、明確責任程式、開展誠信教育等方式,提高訂單履約率。支援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農資購銷、技術指導、市場資訊、産品銷售、物流配送等社會化服務。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應對自然、疫病和市場風險,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入股發展産業化經營,實行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將生産環節的購銷交易關係,轉變為全産業鏈的産權合作關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支援發展哪一種利益聯結方式,都要遵循自願、平等互利、風險共擔的原則,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現代農業發展水準、企業經營能力和農民認識程度等因素。

  (四)為全面小康做貢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增收。一直以來,農業産業化在這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要緊密結合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增加農業效益上,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在當地培育形成特色優勢主導産業;積極發展“六次産業”,實現農産品就近收購儲藏、就地加工轉化,把農産品加工增值收益留給本地、留給農民。在增加農民就業創業上,支援龍頭企業優先雇傭本地農民,將其納入現代生産經營體系中,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科技、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讓其獲得人力資本溢出的收入效應。鼓勵龍頭企業拓展服務網路,為農民因地制宜圍繞休閒農業、農産品初加工、特色種養殖等進行創業提供有力支撐,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增加農民收入上,引導龍頭企業帶動普通農戶、規模經營戶共同發展,加強産銷對接,以保底價收購、加價收購、二次利潤返還的形式,讓農民分享二三産業的增值收入。要充分認識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就是農業産業化大發展的過程,小康水準越高,越要加快農業産業化發展。

  強化農業産業化扶持政策措施

  市場引導、政府服務、政策扶持是推進農業産業化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農業産業化主管部門要主動入位、主動擔當,立足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謀劃,讓千千萬萬的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活躍起來,匯聚成農業産業化發展的巨大動能。

  (一)提高對形勢的認識和把握。總體上來看,每個階段農業産業化的任務是不一樣的,探索起步階段重點是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産與千變萬化大市場對接問題,快速成長階段重點是應對入世挑戰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繁榮發展階段重點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貫穿這三個階段的線索是促進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要適應階段性變化,提高趨勢性認識,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部署。

  (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在産業發展上,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適合發展什麼産業就發展什麼産業,什麼有優勢就發展什麼,鼓勵地方走出特色各異的農業産業化之路。在龍頭企業培育上,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著力激發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要堅持原則,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的初衷是帶動産業和帶動農民,不能為了扶優扶強,無原則地給予諸多政策優惠和便利,扭曲龍頭企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在經營行為上,龍頭企業和農民生産什麼、生産多少、採用什麼方法生産和加工、流通到哪、價格是多少等等,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都不得進行干預。在帶動模式上,充分尊重經營主體的意願,不能搞拉郎配,強制推進産銷對接,向龍頭企業攤派扶貧、增加就業、流轉土地、收購農産品等任務,增加企業負擔。在糾紛處理上,要尊重當事各方的市場主體地位,切實保障農民、龍頭企業雙方的合法權益。

  (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方面做好政策扶持。在補貼政策上,重點是支援和引導龍頭企業密切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關係。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援龍頭企業為農戶和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支援龍頭企業對合作農戶進行二次返利,鼓勵龍頭企業吸收農戶入股進行股份分紅。在稅收政策上,重點是營造公平可持續的稅收環境。在金融政策上,重點是以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在外貿政策上,重點是支援龍頭企業走出去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做好龍頭企業走出去的指導服務,深入研究龍頭企業海外生産農産品的進口配額問題,利用政府外交,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助推龍頭企業走出去實現新的發展。

  另一方面做好監管。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禁借發展農業産業化之名違規搞非農建設;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督促龍頭企業嚴格履行訂單合同,不壓級壓價、少收拒收,及時兌付原料款、股份分紅、工資福利、土地流轉租金等;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保障農産品供應;落實品質主體責任,杜絕不合格産品進入市場;鼓勵行業協會組織發佈自律規範或公約,定期發佈社會責任報告。把那些出現重大品質安全問題、違規使用耕地甚至坑農害農的企業,堅決淘汰出龍頭企業的隊伍,樹立龍頭企業的良好形象。

  (作者係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