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實施我國農業品牌發展戰略

  • 發佈時間:2015-08-08 03: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司長張闔成

  市場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靈魂,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標誌。品牌化是價值提升的過程,是無形資産,其核心在於能夠建立穩定的消費群體、形成穩定的市場份額。品牌象徵著品質、代表著産業發展的成熟度,因此沒有品牌的農業不能算是現代農業。

  近年來,我國農業品牌培育方式不斷創新。從規範認證、試點示範、展示展銷、品牌傳播、團隊建設、品牌研究等方面開展工作,初步形成了以標準化生産和品質認證為基礎、以産銷促進和品牌推介為手段的農業品牌工作機制。完善了“三品一標”認證登記標準,規範品牌標準化工作;圍繞“一村一品”試點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培育農業品牌;依託會展平臺,培育推介農業品牌,努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多措並舉,創新模式,培育區域公用品牌;開展品牌農産品評選,組織媒體進行網上品牌宣傳,開展品牌産銷對接等品牌推介和宣傳活動,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但我國農業品牌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法律法規不健全、缺乏頂層設計、品牌主體不強、品牌小雜亂現象突出、區域品牌理念尚未普及、誠信水準不高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美國、日本、法國等國較早地進入農業産業化和品牌化時代,這些國家都把品牌建設作為參與全球農業競爭的國家戰略。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顯著力和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數,每年進入全球最佳品牌的中國品牌寥寥無幾,自主品牌建設明顯滯後於經濟發展水準。因此,我國必須加快實施農業品牌發展戰略。

  引導品牌發展佈局。各級農業部門應加強組織領導,對品牌發展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圍繞當地的優勢主導産業,制定並實施當地農業品牌發展規劃。加快“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步伐,把品牌戰略落到實處,多渠道整合資源,引導品牌發展合理佈局,以突出地方資源特色、品質特色、功能特色、歷史沿革和文化內涵。

  培育品牌創建主體。應加強對企業、農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等品牌創建主體的培育,培養一批懂得農業品牌和品牌經營的優秀企業家,以及從事品牌農業生産的具有品牌意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展壯大農業品牌建設的優秀人才隊伍。可以扶持或引進一批具有較強開發、加工及市場拓展能力的重點龍頭企業,對當地特色農業進行深度開發,並幫助農民合作組織及農業行業協會與中小農業企業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繫,形成共同打造農業名牌的利益體。

  構建品牌發展機制。形成品牌發展的整體工作機制,理清品牌發展的各項職能工作,明確目標責任,避免出現職能交叉;形成品牌發展的激勵機制,採取獎補或免費服務等方式,對品牌創建、品牌認證、品質提升、技術創新、品牌宣傳推廣等有利於農業品牌發展的各項活動進行激勵;形成品牌發展的財政補貼機制,為農業品牌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加大品牌農業生産的財政支援力度。形成品牌發展的保障機制,可以根據當前的工作需要成立品牌工作小組,制定品牌工作目標,研究解決和協調處理品牌工作難題,督促檢查品牌工作實施情況;形成品牌發展的考核機制,各級農業部門要建立落實各項工作的責任制,對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嚴格檢查考核,務求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農業品牌發展取得實效。

  創新品牌發展模式。推進農業品牌發展,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引導、行業促進、企業為主、社會參與,因地制宜地創新品牌發展模式。(1)資源優勢、經濟薄弱地區可採用“整合優勢資源”模式:通過“公用品牌+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法,以公用品牌智慧財産權和專業合作社建立起農戶和企業之間分享生産和銷售等環節經濟利益的橋梁,形成以“區域優勢資源為基礎、公用品牌發展為核心、人才建設為動力”的農業品牌發展格局。(2)資源薄弱、經濟優勢地區可採用“龍頭帶動産業鏈”模式:以工業理念抓農業,依託農業龍頭加工企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産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中引入工業的發展理念,改進農業生産管理方式,以形成農業産業化、品牌化與農産品加工業發展互為促進的良好態勢。(3)在“網際網路+”思維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農業品牌的發展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形成資訊共用、技術共用、資源共用格局,擴大品牌農産品銷售範圍和農業品牌的影響力。

  健全品牌服務體系。應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與農戶之間建立起穩定的産銷關係,並在品牌農産品與經銷商之間牽橋搭線。應為品牌農産品構建健全的資訊網路和物流系統,線上上和線下為品牌農産品搭建産銷資訊平臺。

  完善品牌發展政策。加快引導各類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通過品牌註冊、培育、拓展、保護等手段,創建自身品牌,保護智慧財産權,努力打造以品牌價值為核心的新型農業。政府部門要研究建立品牌建設與保護機制,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引導發展,研究改進稅收政策,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放寬金融信貸政策;行業協會要通過建立行業自律和發展機制,創新品牌産品塑造行銷方式,加強人才培訓,發揮好橋梁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