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巡天遙看一千河

  • 發佈時間:2015-09-26 10:17: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林碎語

  遙感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集物理、化學、電子、空間技術、資訊技術、傳感技術、電腦技術于一體的尖端技術,同時也是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的應用技術和探測手段。遙感技術是在航空攝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遙感技術也包括傳統的航空攝影在內。

  1904年4月14日,義大利人威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和他弟弟一起,在飛機上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航空相片,從此,人們擺脫了地面觀察山川地貌的局限,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航空攝影早期,一直是用航空攝影機以航空攝影方式把可見光電磁波能量記錄在感光照片上,然後洗印成照片。到了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以非攝影方式獲取被探測目標物的數據(圖像)——一種新的成像方法。由於傳統的航空攝影無法概括非攝影方式獲取的數據(圖像),為了能概括全部攝影與非攝影方式獲取的數據(圖像)資訊,美國的一位海軍軍官伊夫林· L·布魯伊特(Evelyn·L·Pruitt),于1960年提出用“遙感”一詞替代常規的航空攝影概念。1962年在美國密執安大學等單位發起的環境科學遙感討論會上,“遙感”一詞被正式引用。

  “遙感”(Remote Sensing)一詞中的“遙”就是遙遠的意思,“感”就是感覺的意思,遙感的含義大體可做這樣的理解,在一定距離外,感測目標物的資訊,通過對資訊的分析研究,確定目標物的屬性。

  事實上,在自然界中,人和動物都具有遙感本領,人和動物的眼睛識別物體,就是一種遙感本領。有些動物具有某些特殊的遙感本領,比如蝙蝠能發射2.5萬次到7萬次的超聲波,並根據接收到的回波來判斷物體的距離、方位和屬性,所以蝙蝠能在夜間自由快速地飛翔。再如,響尾蛇,對紅外線的靈敏性極強,能感覺到300mm以內零點幾度的微小溫差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説,遙感技術就是模倣自然界中某些動物的遙感現象和過程産生的倣生科學,如響尾蛇導彈。

  遙感技術和遙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面談到人和動物都有遙感的本領,這是他(它)們一種生理本能的反應。而遙感技術則是利用現代儀器裝置作為技術手段,對目標物進行感知。遙感和人(動物)的遙感本領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個是使用天然器官,一個是使用現代工具。

  遙感技術的出現,大大地延伸了人類的感覺器官,為人們觀察認識自然現象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在軍事上具有突出的意義,從而引起了世界各國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競相發展遙感技術。

  回顧一下人類祖先揭示自然現象的歷史,就會感到今日遙感技術的神奇力量。在航空攝影技術出現以前,人類對地球表面面貌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我國史書有關山川地貌的最早記載,首推西元前四至三世紀的《禹貢》一書。後來出現了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論著。這些論著都記述了自然界的一些地學現象,靠的是傳統的地面調查方法。上述論著的記載前後經歷了約2000年,但在對自然界的認識深度上並無突破性的變化。而且不少記載還是錯誤的。例如,自《禹貢》以來的“江出於岷”的記載,直至舉世聞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才指出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糾正了“江出於岷”的錯誤見解,但卻經歷了2000年左右的時間。

  儘管徐霞客是偉大的地理學家,他獻出畢生經歷記述了大量地理、地貌現象,但與今日遙感圖像所提供的豐富、逼真的自然景觀,就無法相比了。

  目前,每天在太空飛行的衛星達到數百顆,它們持續地對地貌、地物、農作物、軍事設施、海洋、大氣……進行監測,為人類造福,默默無聞地來回奔跑著。

  地球表層再沒有任何角落是“神秘莫測”的了。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2號以及先驅者11、12號等飛行器,已經飛達土星表面,還將繼續遨遊太空,並將進入星際空間。其飛行的距離和速度遠遠超過《水滸傳》中“神行太保”的本領,真正做到“巡天遙看一千河”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