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新常態下民企也要“刷新”自己

  • 發佈時間:2015-09-25 11:29:5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國民營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國內生産總值佔全國GDP60%以上,繳納稅收佔全國總數60%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和90%以上的農村轉移就業崗位,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仍然是穩增長的重要力量,但面臨不少困難:一是國內外市場疲軟,消費需求不足,企業業務訂單減少,銷售下降;二是企業開工不足,産能過剩,設備利用效率偏低,無效消耗增加;三是原材料漲價,員工福利工資增多,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四是融資仍然困難,資金緊張。民營企業要克服種種困難,新常態下有新作為,為穩增長做出新貢獻,必須做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認清發展新常態。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依靠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是要告別舊的發展路子和增長方式,闖出一條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發展的新路子。這一轉變過程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甚至發生陣痛。要保持良好心態,擺脫焦慮心情,克服創新惰性,打消速度情節,增強發展信心,發揚民營企業的闖勁,勇敢探索新常態下民營企業的發展之路。

  其次,樹立發展新理念。新常態下,要著重把科技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加快新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改造提升傳統業,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綠色、迴圈、低碳經濟;要堅持市場為導向,走專精特新的道路,依靠在專業領域做精做深,靠“新招”“獨門”開拓市場,增強産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依託産業鏈、産業集群,降低獲取資訊、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的風險和成本;要充分利用企業了解市場需求和科研院所智力密集的優勢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産品、新工藝;要緊緊抓住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新一代行動通訊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打破傳統生産方式和思維方式,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要根據新的經濟態勢對企業的發展目標、經營産品、管理模式和銷售手段等進行深刻地分析和反思,對滯後的沒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及管理方法,要採取斷然措施,堅決予以淘汰和更新,確立新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在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更加重視遵守行為規範,確保企業在正道上健康發展。

  第三,善抓發展新機遇。新常態下,民營企業面臨重大挑戰,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一是改革的紅利。如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審批簡單化、備案制省去原來許多麻煩的程式;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打破了許多行業壟斷,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二是創新機遇。國家確定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戰略。要在改造傳統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新興服務業,提高産品和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上的位置。中央決定設立新興産業創業引導基金規模400億元,估計可拉動10倍以上的社會資本。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實施及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都給民營企業創新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許多發展機遇。三是結構調整的機遇。結構調整既包括産業結構的調整,新興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還有地區性結構性調整。現在國家大力推進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穩要推進城鎮化,為國家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新的動力,同時,也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空間。四是“走出去”海外擴張的好機遇。海外新常態經濟發展不好,外國政府鼓勵境外資本去投資,民營企業到海外並購,一方面通過並購,可以把海外的先進技術購買進來,引進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把部分勞動密集型失去競爭優勢的産業轉移到海外一些工作水準比中國低的國家去。另外一些産能過剩的行業,如鋼材、水泥、玻璃等,轉移到一些基礎設施還比較差、需要這些建材的發展中國家去,把我們現在已經固化的産能變成新的投資。

  第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關鍵。新常態下,以創新提品質,以創新增效益,是民營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唯一選擇。民營企業要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完善創新人才吸納機制,要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招聘力度,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相關創新技術人才到民營企業兼職,重視人才儲備,建立創新人才激勵機制;要加大自主創新研發投入,科技投入增長比例應大於銷售收入的增長比例,使科技研發得到資金保障;要做好創新定位,認真分析企業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自主創新模式;要積極組建企業專門從事科技創新的機構,選擇技術水準高、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發展項目,搶佔技術制高點,突破原始創新;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對自主創新的技術、産品要及時申請專利,維護好自主創新成果的權益;政府要加大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財稅支援力度。如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前抵扣力度,完善支援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科技創新活動需要的關鍵零部件實行減免關稅和進口增值稅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自主創新負擔。

  總之,新常態對民營企業來説,危機與機遇同在,只有堅定發展信心,通過自主創新,實現轉型升級,一定能為穩增長做出新貢獻。

  (作者係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