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包進口奶粉的自貿之旅

  • 發佈時間:2015-09-24 03:29:4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志彥 本報實習生 張青 王瓊

  一週前,法國南部港口馬賽,初秋的陽光,溫暖和煦。午時,一輛集卡慢速駛入港口,在貨物堆場上,熟練的碼頭工人打開集裝箱,將其中數十箱在法國南部牧場生産的奶粉取出,與一批同樣發往中國上海的貨物一起,裝進另一個集裝箱。一小時後,停靠在碼頭上的馬士基巨型貨輪起錨開拔,船上載有剛剛裝箱的法國奶粉。

  這一幕是中法貿易中司空見慣的場景,也是馬賽與上海兩個港口間,成千上萬的貨物運輸中,最最普通的一個環節。然而,對這些進口奶粉來説,它們即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體驗到全新的物流過程。如果奶粉也有感知,它們一定會很興奮,因為這是一段神奇的自貿之旅。

  自家兄弟“不分家”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洋山保稅區一個保稅倉庫內,記者終於見到了這些從法國漂洋過海的原裝奶粉。它們被擺放在高大貨架的一角,安安靜靜,仿佛一切就該這樣。

  當然,事實並非如此。

  午休過後,張師傅鑽進叉車,輕鬆利落地將貨架上一包包奶粉送進集裝箱。檢查無誤後,集卡司機關上貨艙門,貼上封條,車子很快駛離了倉庫。站在一邊觀察這一切的倉庫管理員朱春雷,這時才突然發聲,“怎麼樣,是不是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我告訴你們吧,就剛剛這一車奶粉裏,有保稅的,也有非保稅的,能夠一起裝車運輸,都是因為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新模式,這對企業來説真是福音啊。”

  原來,在傳統的口岸監管規定中,不同狀態的貨物必須採取物理隔絕。也就是説,繳納關稅,完成清關手續的非保稅貨物,或者是境內本地貨物,與已進入中國境內,但尚未完成繳稅等清關手續的保稅貨物,必須放在不同的倉庫,禁止貨物“混居”。這樣做當然是為了有效監管,但弊病就是提高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很多企業必須建設或租用兩個倉庫,一個用來存放保稅貨,另一個用來存放非保稅貨。”朱春雷説,以一包進口奶粉為例,過去的進口流程是,奶粉抵達碼頭後,如果想暫緩繳納關稅,可以存儲在保稅倉庫內,但不能與其他非保稅奶粉,或者是境內生産的包裝盒放在一起。這意味著,貨主如果想將同樣的奶粉在中國重新包裝,就必須先在保稅區外租借一個倉庫存放包裝盒和已經清關的奶粉,然後再為保稅狀態下的奶粉申請清關,隨後提出倉庫,將三者合一,完成一個包裝過程。

  如今,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內,自家“兄弟”終於不用分家了。儘管一眼看去,所有的奶粉都似乎“長著同一張臉”。但朱春雷心裏清楚,在同一個貨架上,現在存放著完全不同狀態的奶粉,它們有的可能已經繳納了關稅,隨時可以銷售,有的則可能剛剛抵達上海,正等待著一次投放市場的合適時機。區分它們的,已經不是倉庫這一“物理圍欄”,而是資訊化技術下的“電子圍欄”。

  “在海關的指導下,我們開發出了全新的倉庫輔助管理系統,可與海關相關係統銜接,傳輸保稅和非保稅貨物的進出倉資訊。通過這個系統,倉庫內每件貨物都有一個數位‘身份證’,拿射頻槍一掃,就能知道是保稅還是非保稅貨物,該歸入哪個貨位、送進哪個集裝箱。即使保稅和非保稅貨物混放,也不愁搞不清楚狀態。”朱春雷説,上海海關還在倉庫中安裝了監控系統,可通過網路實現對貨物進出轉存的實時掌控和動態核查,只要貨物移動就可被監控感應到,海關據此及時掌握貨物的狀態。

  至此,“兩倉合併”的障礙在上海基本掃除。

  報關不用“搞腦子”

  對於一包進口奶粉來説,不用在倉庫間來回“折騰”,這當然是好事。但在上海自貿區的這段旅程,驚喜還不止於此。

  試點“貨物狀態分類監管”的元初公司,同時是另一項自貿區制度創新的受益者,那就是于去年開始試點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在元初公司的辦公樓裏,公司副總祝敏打開一台聯網電腦,進入“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網頁,輸入用戶名和賬號,輕鬆開始辦理報關、報檢手續。她説,過去報關、報檢兩套系統,重復的東西不少。現在,只要進入一張“大表”,而且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裏,只要有臺能上網的電腦,就可隨時隨地完成報關。“現在進口一箱奶粉,僅報關時間就比原來節省一半以上。”

  去年,上海口岸試行“單一窗口”建設,將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部門的“同類項”合併,通過“一個平臺、一次遞交、一個標準”,優化模式,大幅降低進出口企業的報關、報檢成本,通關效率明顯提高。試點以來,元初公司通過“單一窗口”平臺成功辦理船舶出境手續近1000艘次,向海關、檢驗檢疫共同申報一般貿易進口貨物近2000批。

  “別看只是進口一包小小的奶粉,過去報關,既是體力活,也是腦力活。”指著貨架上的法國奶粉,祝敏説,以前申報一批奶粉,海關要填60多項,檢驗檢疫要填70多項,進出口企業每次申報都不得不做許多重復“勞動”,不僅麻煩,還容易出錯。為此,一家大型報關企業通常要配備五六百人的龐大報關隊伍。“改革後的“大表”將申報業務歸類成103項,其中涉及海關35項、檢驗檢疫36項,雙方共有的32項,等於減少了三分之一的重復錄入。”這種模式釋放了外貿企業的生産力。過去元初在公司本部設置兩套、洋山港和浦東機場各配置一套報關、報檢人馬,如今只要在公司本部配置一套人員就可完成全部業務。

  對於“單一窗口”的優勢,基層的報關員最有發言權。一位參與試點的業務員説,“過去報關和報檢單輸入後,需要等待每個申報環節的審核、確認,不停地收回執,形成眾人在專用電腦前等待的局面;現在,每個環節的通過情況都在‘大表’中顯現,只要上網刷一下屏看‘放行’,就一目了然了。”

  入區再報關更方便

  前天中午12時,捷開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的集裝箱貨運車輛從洋山碼頭駛出。在駛入自貿區專用“快速驗放車道”時,貨車司機不再像往常一樣下車辦理通行手續,而是坐在駕駛室裏掏出一張提貨通知單,將單證上的條碼對準車道上新裝的掃描器,只聽“嘀”的一聲,左前方電子屏顯示出紅色的“放行”字樣,貨物就此順利入區進庫。

  這又是一票從法國馬賽進口的奶粉,貨值近10萬美元。前一天下午,物流公司接到客戶指令:貨物即將入境,於是公司通過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資訊化系統向海關發送了提貨申請,不到10分鐘就收到系統自動生成的回執。憑藉提貨通知單回執,企業在貨物到達港口、尚未辦結海關手續前,就可以直接從港區提箱裝貨、先行運貨進區入庫。

  這就是上海海關在自貿試驗區試點實施的“先入區、後報關”新型海關監管模式。經海關批准,試驗區內試點企業可先憑進口艙單資訊將貨物提運入區,再在規定時限內(自運輸工具進境14日內)向海關辦理進境備案清單申報手續。和過去傳統的“先報關、後入區”的“串聯式”通關模式相比,新模式允許企業把提貨入區作業與申報備案手續“並聯”進行。

  “自貿試驗區的貿易監管創新就是要做到‘一線放開、二線高效管住、區內自由’。‘一線放開’並不意味著放鬆監管,我們是在‘安全有效管住’的前提下‘放開’。試驗區的建設促使上海口岸不斷朝資訊化、智慧化、集約化的新型監管模式邁進。”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説,與“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單一窗口”改革一樣,“先入區、後報關”試點的目的同樣是刪繁就簡,高效透明。“我們要讓貨物更快更好地進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逐漸實現內外貿一體化,讓企業獲取更多的競爭力。”

  當然,為了讓一包進口奶粉有一次神奇的自貿之旅,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卡口進行了全面的智慧化升級改造。車輛過卡時,能夠在系統中一次性完成車輛GPS資訊核銷、車牌及集裝箱號自動識別、貨物資訊掃描驗核以及卡口自動抬杠驗放等程式。車輛過卡入區流程從過去“兩次下車,兩次上車,四次敲章”,轉變為現在“零下零上不敲章”,平均時間從6分鐘縮短至30秒。

  名詞解釋

  內外貿一體化

  其內涵是指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供求和産業分工為基礎,以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提升貿易競爭力為目的,以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逐步融合為特徵,實現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管理等一體化的經濟發展過程。這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實現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重要戰略舉措。

  單一窗口

  一般是指參與國際貿易和運輸的各方,通過單一的平臺提交標準化的資訊和單證以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的要求。單一窗口通常要具備四個要素:一是一次申報,也就是説貿易經營企業只需要一次性向貿易管理部門提交相應的資訊和單證; 二是通過一個設施申報,該設施擁有統一的平臺,對企業提交的資訊數據進行一次性處理; 三是使用標準化的數據元,貿易經營企業提交的資訊應為標準化的數據; 四是能夠滿足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需要。

  一線、二線、區內自由

  在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上海自貿區逐步形成“一線放開、二線高效管住、區內自由”的貿易監管制度構架。“一線”,是指自由貿易區與境外的通道口,“一線放開”是指境外的貨物可以自由地、不受海關監管地自由進入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內的貨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關監管地自由運出境外。“二線”,則是指自由貿易區與海關境內的通道口,“二線管住”,是指貨物從自由貿易區進入境內非自由貿易區,或貨物從國內非自由貿易區進入自由貿易區時,海關必須依據本國海關法的規定,徵收相應的稅收,因此就涉及到不同狀態貨物的分類監管問題。“區內自由”則意味著貨物在自貿試驗區內可以自由流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