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手續繁瑣:企業引進一台設備竟耗時兩年

  • 發佈時間:2015-09-24 01:0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景氣的背景下,一大批製造業企業借助政府實施創新驅動的戰略機遇,打造新型中國製造,山東出現了一批在世界上單項産品市場佔有率、製造技術和工藝領先的創新型企業。然而,人才相對短缺、創新仍存障礙、資金等因素依然制約企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製造業企業由大及強亟須邁過這“三道坎”。一位企業負責人説,當前引進設備的手續非常繁瑣,條條框框非常多。引進一台設備涉及發改、稅務、海關、外匯等多個部門,過程複雜,他所在的公司進口一台設備從申請立項到最後引進到企業花了兩年時間。

  人才缺乏致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産值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的山東開泰集團拋丸機械製造和金屬磨料兩方面技術水準領先國內,還參與了十二項國家標準和十五項行業標準的起草。該集團副總經理吳成民説,技工型的實用人才偏少,研究型人才仍然不足,制約著企業的長遠發展。“沒有給技能型人才應有的尊重,存在當工人就低人一等的感覺,導致企業一線人才短缺。”

  山東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制動摩擦材料及其製品為主導産品的高新技術企業,産品80%以上出口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諸多大型汽車零部件銷售公司的長期合作夥伴,同時為全國多家著名汽車公司提供配套産品。公司副總裁辛彬説,做企業需要人才,無論是研發還是管理,人才不可或缺。“但我們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大專院校培養方面仍不充分,對口的人才還不多。從高校初步人才培養基礎來説,也有所謂的材料係,但在具體摩擦材料這個方向上,還是比較少。”

  辛彬説,摩擦材料這個行業,院校方面沒有普及,雖然清華、武漢科技大、北京科技大、山東大學也在開相關專業,但是沒有真正形成産業化。比如高端的檢測設備一台需要1000多萬,高校裏基本沒有,培養學生成了“無米之炊”,這就需要加強培養。當前,企業和院校站的角度還是不一樣,雖然説産學研結合,但一些院校還是以學術為目標,而對於企業來説,儘快形成産值比較好。所以,現在科研總體來説,公司還是以自身的人才為主。

  自主研發離線鍍膜技術的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宗學濱説,可以合作的高校並不是很好找,公司的設備本身就非常高檔了,大中專院校裏根本沒有。

  淄博華創精細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陶瓷新材料企業。公司總經理張昂説,目前美國技術創新已經形成以企業為主,但我們還是以科研學校為主。現在學校跟科研單位都在奔著論文走,從政府來看,沒有什麼辦法,就只有鼓勵企業和學校來聯合創新。

  專利不“專”不“利”阻礙創新

  主要生産壓濾機的山東景津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是全球規格最全的壓濾機專業製造商。公司董事長薑桂廷説,當前很多企業都是為了“專利”這個面子而去申請專利,根本不考慮實用性。“有一家企業生産的産品一共才幾百個零部件,卻號稱有2700多項專利,這裡面有多大的水分?”

  “經常有科研院所找到我,要賣一些專利給我,可是很多專利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笑話,真正的製造企業需要的是應用型的專利,而不是這些科研院所包裝出來的面子專利。”一家隱形冠軍企業的負責人説,一些對智慧財産權保護很嚴格的國家,申請專利都是由專門的行業協會對其進行非常認真的審核才能通過,而在我國,一些專利申請就是將它挂在網站上,在一定時期內沒有人提出異議,就算是通過了。

  華創精細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昂深有體會地説,“當前我國智慧財産權保護可執行性差,造成經濟往來中騙人的成本非常低。我們最早製作了景泰藍刀把的陶瓷刀,申請了外觀專利,別的企業就不斷模倣,一開始我們還給一些企業下律師函,但後來太多了,管都管不過來。”

  張昂説,我們企業落後於人,主要是企業的創新能力還不夠,也有企業配套能力不夠的問題。首先,想要某一個産業突飛猛進,其他配套産業都發展起來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條件。其次,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研發之後,不被偷走也是一個問題。“很多企業搞研發,但很快發現被其他企業模倣,導致企業不願意再投入研發,都想著偷別人的,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都不願意自己研發,都去挖。”

  此外,現行體製造成創新成果轉化率相對低。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産基地東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的發展戰略很好,但是落實乏力,一些專利淪為面子工程,不接地氣,轉化率低。“科研的生命力在於應用,許多高校科研機構也好,老師就是要獲獎、當院士,他們與未來的産業化沒有太多關係,能完成課題評上院士、職稱就可以。對於研發成果能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不太關心。”

  宗學濱説,企業還承擔了很大的科研成本,本身投入挺大。現在國家研發經費被教授、科研單位拿走很多,真正用到實處的並不是太多,對生産力有推進作用的比較少。“國家每年投入研發很大,但是這塊投入的錢很少發揮作用。許多科研人員都是忙著跑項目,教授們拿到項目後交給學生做,驗收也只是形式。而企業爭取到項目卻比較困難,有的還需要和高校科研機構分成。”

  企業創新路上需要政府扶一程

  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山東省一批傳統製造業企業意識到“不轉就死,不進則退”,紛紛苦練內功,加大轉型升級力度,並適時“走出去”。不少企業家認為,在一批創新型企業涌現的同時,還應營造更好的企業創新和經營環境。

  首先,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引導企業誠信合法經營。淄博華創精細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昂説,當前企業經營的環境和風氣不太好,一些企業熱衷於做房地産、網際網路。其中,不健全的法律環境造成現在經營上不正常的手段越來越多,愈演愈烈,這不利於守法經營的人,“誰堅持誰傻,環境比引導還重要,甚至影響到了民間的風氣。”

  山東創新集團董事長崔立新説,有些企業家,特別是做工業企業的,趕不上速度就會被淘汰,所以很多企業追求多元化發展,總是喜歡看什麼來錢快就上什麼項目,導致做什麼都不精。

  其次,縮減高端進口設備購買手續。一位企業負責人説,當前引進設備的手續非常繁瑣,條條框框非常多。引進一台設備涉及發改、稅務、海關、外匯等多個部門,過程複雜,他所在的公司進口一台設備從申請立項到最後引進到企業花了兩年時間。他認為,儘量取消和減免繁瑣手續,在高端設備上方便引進來迅速消化吸收,這才是真正的節省成本。

  此外,還應加大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援力度。山東開泰集團副總經理吳成民説,當前我國企業迎來一些走出去和海外並購的關鍵機遇,應該給企業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援,減少走出去的成本,讓更多企業參與到世界競爭大潮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