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借力“輸血”增強“造血”功能

  • 發佈時間:2015-09-23 09:30:5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發展的堅強基石。當前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代工企業承受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發展受到嚴重制約。而由於産能過剩,許多産品供大於求,加之沒有核心技術,缺乏自主品牌,企業産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使得企業難以通過産品漲價消化成本上升壓力。一邊是生産成本不斷上升,一邊是企業自身市場競爭力不強,兩下夾擊,許多企業面臨發展困境。

  説一個現實例證。筆者有親戚是小微企業主,從事工程機械零部件的代理銷售。他的生意與房地産市場密切相關,由於身處市場一線,親戚對房地産市場的“感應”最敏感。房地産市場好,親戚的生意就好。但最近兩年,尤其是今年,親戚的生意明顯下降。親戚説,有人講去年的經濟不景氣,其實去年還可以,今年才是最難的。與去年相比,自己生意相差一半。現在就是在堅持,如果繼續這種狀況,他只能減員,將規模縮小。

  “春江水暖鴨先知”,陣陣寒意,讓親戚很是焦慮。如果不是多年積累的資金實力和客戶資源,親戚都準備放棄了。

  親戚面臨的現實困境,不是某個企業面臨的困境,而是全國許多企業共同的困境。特別是眾多小微企業,其生存更加艱難。企業是實現“國強民富”的基礎,作為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的推進器和穩定器,企業的發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現在,企業發展遇到了困難,不只是政府,社會各界均應給予幫助,使它們度過眼下的困難時期。對此,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出臺了扶持企業發展的切實舉措,這讓企業堅定了發展信心。

  然而,必須要看到,企業若想做強做大,政府與社會的幫扶、支援當然必不可少,但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因為,外界的幫扶、支援只是一種“輸血”,而非“造血”。“輸血”是“造血”的必要手段,但顯然難以替代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企業只有自身具備持續的“造血”功能,才能實現良性迴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長久不衰。

  這就需要企業自身苦練內功,“強筋壯骨”,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等方式增強“造血”功能。做到此點,企業必須要轉型升級,做強“微笑曲線”兩端,在産品研發和渠道建設上不斷創新,銳意進取,打造屬於自己的渠道、品牌和核心技術,改變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貼牌加工賺取微薄利潤等低端競爭發展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擁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從而牢牢把握市場主導權,使産品附加值、利潤不斷提升,徹底走出困境。

  轉型升級的過程異常艱難和痛苦,轉型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面臨生死,但卻是大勢所趨,難以逆轉。回到親戚的焦慮,整天陷入焦慮能走出焦慮嗎?能讓企業經營走出困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焦慮不但解決不了企業面臨的經營困境,反而會讓自己的情緒陷入一種惡性迴圈,越發陷入消極之中。面對下行的房地産市場大環境,親戚無力改變,那就需要改變自己,轉型升級,在市場中重新尋找機會。轉型升級當然非常難,但還有走出經營困境的希望,如果就這樣焦慮下去,等待親戚只有兩條路。要麼房地産市場回暖使生意回歸以前,要麼等不到房地産市場回暖,就被市場打敗,破産倒閉。

  當前民營企業遇到的困境,可能超過“辦公室理論家們”的樂觀預估,不到市場一線,深入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中間調查了解,是不可能獲取真實的企業經營情況的。筆者呼籲,政策制定者,還有納稅人供養的經濟學家們,現在不能再搞“辦公室理論”了,要下來,要沉下去,要深入市場一線,到企業去搞調查研究,通過現實調查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為國家制定宏觀政策,提供真實有效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民營企業遇到的經濟困境,需要政府採取切實措施幫扶企業發展,為企業減負,從稅收、融資、市場公平等多方面發力,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同時,也需要企業自身銳意創新,積極作為,坐等“輸血”只會越發被動。借力“輸血”增強“造血”功能,才是化解之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