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你喜歡小諾一嗎? 法國媽媽帶孩子真有一套

  • 發佈時間:2015-09-23 13:20:24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熱播的“爸爸去哪兒”第三季裏,可愛懂事的諾一征服了無數觀眾的心。在他快樂成長背後,最離不開的應該就是法國媽媽安娜。説起教育孩子,大家常説歐美育兒方式,仿佛西方國家哪兒都差不多。其實了解得越多,你就越會發現,至少在育兒方面,歐洲和美國的媽媽們,觀念方法的差異可謂巨大。個人覺得,法國媽媽的育兒方式或許更適合中國媽媽參考。

  一直以為美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中國媽媽有較大差別,但根據美國女作者帕梅拉·德魯克曼描述的情況看,目前中美兩國的媽媽們,對待孩子的方式相當一致。如果你一心想著學習美式育兒法,恭喜你,你多半已經掌握了。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早就被各種書籍和文章分析過,特色總結為“過度養育”和“超強養育”,二者性質差不多,都是源於這樣一種觀念: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落後,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激勵。

  美國家長認為,要培養孩子邁入新的精英之列,就要讓孩子更早接觸“恰當的”教育,尤其是:最好趕在同齡孩子的前面。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在説你或你的某些親朋好友們?

  所以,重慶的媽媽們,你們可以摒棄“美國媽媽做得比我們好”的想法了,我們做得差不多,都充滿壓力並且使人精疲力竭。

  法式育兒真的和我們不一樣

  1.他們是如何讓小嬰兒睡整夜覺的

  對於孩子還很幼小的家長來説,半夜嬰兒一次次地醒來並哭鬧,應該是最為痛苦的育兒體驗。但對於絕大多數法國父母來説,他們的孩子在4個月以內就可以搞定自己的夜晚,也就是睡整夜的覺。

  他們都做了些什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孩子哭泣時,他們會觀察一下、等待一會兒再做決定。因為嬰兒在睡眠中可能也會動彈、發出聲響甚至哭泣,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真的醒了。“如果這個時候把孩子抱起來,反而會打斷他們正常的睡眠節奏。”

  法國父母從內心深處把嬰兒也視作有學習能力的、能應對挫折的小人兒,並且從心裏堅信孩子會越睡越好。這就是他們的竅門。

  2.每一餐之間,完全沒有零食

  這種將我們眼裏完全不懂事的嬰兒視作有靈性、有悟性,可以領會大人心意的小人兒的觀念,便是法國父母們育兒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

  帕梅拉説,在美國街上隨處可見大喊大叫的“熊孩子”,哭鬧著提出各種要求。但在法國,極少見到這樣的場景,法國孩子普遍顯得更加平靜和有耐心。

  在法國,小嬰兒四五個月大的時候,進餐的日程就基本與大人同步:早餐、中餐、晚餐,還有一次下午茶。這些孩子每餐都吃得很香,因為每一餐之間,完全沒有零食。而帕梅拉表示,在美國很多孩子不好好吃正餐,是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打開冰箱,就隨時可以吃到零食。

  法國家長認為,讓孩子享受即時的快樂,會導致孩子無力承受整個人生。

  3.需要定下規矩,否則孩子會迷失

  法國人重視哲學是世界出名的,而法國現代育兒理念的奠基人是著名哲學家讓·雅克·盧梭。

  盧梭的名著《愛彌兒》中,就包含了許多直到今天仍被法國父母們奉為圭臬的理念。比如,給予孩子空間,讓他們自由嬉鬧;同時,對孩子進行非常嚴格的管束。

  聽起來有點兒矛盾是嗎?其實不然。

  “你知道對孩子百依百順意味著讓孩子變得痛苦嗎?”盧梭寫道,“這會讓他習慣於得到任何想要的。因為孩子非常容易就得到了滿足,他們的慾望就越來越大。你感到自己失去了控制權,這種感覺遲早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拒絕他們。這種異乎慣例的拒絕,會比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加令孩子感到痛苦。”

  相信這段話在很多重慶媽媽心中,能夠用“振聾發聵”來形容。

  4.法國人浪漫的一面:孩子什麼都懂

  接下來要提到另一個在法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弗朗索瓦茲·多爾托。這位著名心理學家和兒科醫生的理念,充滿了法國人特有的率性和浪漫:她認為,即使是小嬰兒,也是有思想的。他們一齣生就可以聽懂,或領悟到大人想要對他們表達的意思。

  這聽起來有點兒玄乎。但如果你身為父母,應該對此多少有點兒同感。就小編而言,我相信孩子們能通過直覺,認識到身邊發生的問題和矛盾。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有一次,我當著1歲的乾女兒講恐怖故事時,她露出了極為害怕的表情。

  如果你相信孩子能理解很多問題,那麼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5.問好,問好,見人要問好!

  在中國,教孩子見到大人後主動喊叔叔阿姨,是被大家公認為家教好、有禮貌的表現。但如果孩子不情願,大人們也不會太介意。

  帕梅拉則表示,這種情況在美國也差不多。但在法國,這是絕對不行的。如果一個孩子不肯向來家裏做客的大人問好,他甚至可能被家長關進房間不許吃飯!

  問候他人,不僅是問候,更是“對一個人存在的一種回應,它反映出你將對方視為一個平等、完整的人”。對於一個孩子來説,它幫助他認識到別人也有感覺和需求,從而避免孩子産生自私和過度自我的想法。

  “如果一個孩子能不打招呼就鑽進我家,在禮貌的第一步上就得到豁免,那麼他也會認為自己在其他規則上也會得到豁免。”

  仔細想想,難道不是很有道理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