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企在美投資須磨合文化差異

  • 發佈時間:2015-09-23 02:00: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劼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週五下午,科爾集團位於南卡羅來納州工廠的負責人王可都要花兩個多小時和工廠裏的美國僱員開懇談會,了解他們對工作的想法和要求。“工廠正處在試運作階段,工人提出的各種要求相當繁雜。有人要求減少工作時間,有人要求在休息室增加冰箱、微波爐和垃圾桶。”王可説。

  參與建立金龍集團美國公司的張旭輝表示,美國員工向他提出每天必須保證兩小時喝咖啡時間,這讓他感到頭疼。金龍美方副總經理基斯·韋爾説,雙方講著不同語言,哪怕一個簡單問題,大家的理解有時也會南轅北轍。

  美國商務部前高官伯瑞·約翰遜曾對中國企業家説,一些投資者對在美國投資的認識過於簡單,他們相信美國遍地是牛奶和蜂蜜,但直接投資者需要理解和應對當地固有的挑戰和風險。

  在這些挑戰和風險中,文化差異是幾乎每一個在美中資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中資企業在這種差異中不斷完善對中美兩種社會和商業文化的認知,並試圖找到打通隔閡的“鑰匙”。

  25年來,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市市長懷特接觸過數不清的外國投資者。在他看來,外國公司在美投資的共同顧慮就是文化差異,德國公司嚴謹,義大利公司隨性,中國公司和德國公司有點類似。

  説到文化差異,格林維爾市的律師弗蘭克·戴維斯舉了個例子:中國工廠在國內建廠往往會把免費提供員工宿舍作為招工時的一個賣點,這些宿舍往往建在離廠房不遠處;但在美國,不但員工不買賬,這些宿舍還會被當作違規建築。

  比起這些生活細節,更難應對的是美國工人的生産效率。由於紡織業在南卡羅來納州已消失多年,科爾集團不得不從中國請來十幾個技術指導教如何使用從中國運來的紡紗生産線。每排紡紗機的盡頭都有一個數字顯示屏,實時顯示操作人員操控的機器運作效率。中國工人很少會讓這個數字低於97,而美國工人目前的最好水準僅能達到70多。

  在美國有近10億美元投資的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此前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談到,雖然中美存在文化差異,但只要能夠協商好條件,合作依然可以很順利。“我答應了每小時加兩美元工資,這是前僱主與工會打了四年官司卻未能解決的要求;但作為交換條件,我提出美國工人在工作時必須達到與中國工人同樣的標準。不能拿錢不做事啊!”

  張旭輝認為,既然生産力主要要素中的人變了,管理思路和方法也得跟著變。他説:“這就好比同樣是做羊肉,在中國會紅燜,但在美國就要燒烤。”

  肯陽資本中國區總裁李向輝認為,中美兩國的商業文化不存在孰優孰劣,應相互了解、加強交流、協同配合,才能體現跨國投資公司的“全球化”平臺優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