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上購物還有投資回報,餡餅還是陷阱?

  • 發佈時間:2015-09-22 06:38:20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人稱花5萬元買了三份産品,一個月就收回了本金

  網上購物還有投資回報,餡餅還是陷阱?

  專家認為,這種網際網路銷售模式存在法律問題

  □本報記者 劉偉

  “把消費行為變成投資行為!通過消費投資獲得收益!消費者也能成為‘資本家’”。這是張偉(化名)介紹的所謂的最新網際網路行銷思維內容。

  張偉説,自己最近參與了一種“新型投資項目”。“全部在網上進行,投資了一個月,投入了5萬多元,現在本金已經全部回來了。”

  他説,與傳統的銷售模式不同,這種新型項目的産品銷售完全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消費一定的金額就可以成為會員,然後擁有兩間虛擬店舖,介紹朋友加入後,他們的消費以及銷售業績會給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真有這樣的好事?讓朋友銷售産品自己也可以盈利,這不就是傳説中的傳銷嗎?難道這是打著網際網路思維進行的網路傳銷?

  記者對這種“新型投資項目”進行了一番調查。雖然項目方自稱母公司NHTC是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通過這種會員制建立消費隊伍,然後再將每一位消費者轉變為銷售者,他們稱之為“網際網路直銷”,但由於客戶消費過程中沒有任何合同和協議,而且資金全部要打到公司的香港賬戶,還是讓人感到其中隱藏著巨大風險。

  投資者説

  下線:一個月收回5萬元本金,目標是月入150萬元

  “最初是一位朋友介紹給我的,我認真研究了一下覺得確實還不錯,就小試牛刀買了3股(1股即1份,該銷售圈內俗稱‘股’),每股1.7萬元左右,然後可以收到相應的産品。”張偉介紹。

  在他給記者提供的項目PPT上,記者看到這家公司自稱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一家公司,證券簡稱是“NHTC”。最新的財報顯示(2015年7月28日),公司主要業務在香港(佔了近93%),北美、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等地區業務的佔比只有7%左右。

  記者注意到,PPT仲介紹,在中國內地開展“網際網路直銷”業務的這家“巴頓”公司,註冊地在香港,中文名字叫“然健環球”,是NHTC的子公司,是一家“新型電子商務公司和會員消費積分制的網上連鎖超市”,産品以保健品、化粧品為主,還有空氣凈化器等。其願景是“打造一家空中沃爾瑪”,“公司的商業模式源於199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的《消費資本化理論》”。

  看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再聽聽張偉的投資經歷,似乎更“誘人”。“投資一股約1.7萬元,可以購買2.5萬元的産品,我投了3股。”

  張偉説,目前為止他已經賺回了本金。“我周圍很多朋友都參與了,其中不乏身家過億的老闆。”

  看到記者似乎有興趣,他表示可以介紹認識他的上線李先生,“(他)目前一個月都有上萬元的收入,不過這都是小錢。”

  張偉還展現了他的宏偉目標——希望經過兩三年的努力,完成年收入1800萬元的終極目標。

  上線:“與其他直銷不同,我們不強求你發展下線”

  在張偉的介紹下,記者見到了“80後”李先生。他是一家投資公司的老總,看上去十分精明能幹。

  “其實我進入這個項目也就一年多的時間,現在基本上每個月有一二十萬元的收入!”李先生説,第一次聽説這個項目時,他也覺得不可思議,後來就委託朋友四處了解。“剛開始也有(是否)傳銷的擔憂,還專門請公司的法律顧問去進行評估,確認了符合我國法律的情況下才參與的。”

  據他介紹,“然健環球”已在中國註冊,註冊資金1200萬美元,完成了産品檢疫、檢驗等一系列準入手續,中國公司總部在廣州,在中山投資建了工廠,在深圳有物流儲運中心。“現在杭州的會員還不多,因此沒有設立實體店(也稱體驗服務中心,只做産品介紹和體驗,不做銷售),但廣州、北京、上海、長沙、福州、大連、常州等地都已經開設了體驗服務中心。”

  “與其他直銷産品模式不同,我們不強求你去發展下線,只是單純地消費也會有積分,而只要你身邊的朋友入會購買了這家公司的産品,你就可以享受其中的分紅。”李先生介紹,與其他直銷公司最大的不同是,會員沒有銷售任務和銷售指標(如每月需要發展多少個新客戶,或者需要産生多少銷售業績等),同時所有的消費積分終身有效,達到一定指標即可兌換成提成,獲得直接收益。

  看上去似乎很美好,那麼,要達到什麼指標才可以兌換成收益呢?記者了解到,簡單地説,就是會員名下的兩個虛擬店舖都必須有銷售業績,也就是説,每個會員都必須有新的會員發展進來,才可以按比例獲取提成(入會的前提必須有1.7萬元的消費)。否則,僅靠你的上線發展會員,累積下來的積分是很難兌現成為實際收益的。

  記者疑問

  所有環節在網路進行,出了問題,如何保證權益?

  購買商品要有發票,作為消費憑證保障消費者權益;投資項目要有合同,標明投資額度、投資者權責和風險,這是眾所週知的商業規則。但在這個所謂的網際網路行銷項目中,作為投資者,卻拿不到任何紙質合同和協議。

  即使不在意合同,要成為該公司的投資者,還有一個隱形的門檻,那就是必須先以消費者身份購買一定數量的産品,成為會員。

  據張偉介紹,投資者在網上註冊成為白金會員後,會獲得一個ID(相當於身份證),首次購買産品享受7折優惠,每份産品最少是2.5萬元,打折後實際花費約1.7萬元。也就是説,最少也要大約1.7萬元,産品由香港分公司郵寄給會員。

  值得注意的是,張偉説,這些錢是直接匯到香港分公司賬戶上的。

  成為會員之後,消費者會獲得A、B兩個虛擬店舖,自己的消費積分能否換成收益,與這兩個店舖的銷售業績直接相關。“一切都在網上進行的,沒有任何紙質的合同。”

  網上購買的産品有問題怎麼辦?能退貨嗎?李先生説,註冊成為會員後,每人都有14天的猶豫期,在此期間可以隨時提出退會,所購買的産品也可以退回,不過投資者需要承擔“行政運輸費”(包括行郵稅,就是我們所説的關稅),大約是總額度的7%左右,餘款在45天內匯入其訂貨時匯款的賬戶。如果已經是會員,訂貨後24小時內要求退貨的,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超過24小時的則需要承擔約7%的“行政運輸費”。入會後若想退出也可隨時提出。所有上述涉及退款,如貨款或者分紅等款項,均在45天內匯入投資人出賬的賬戶。

  關於産品的發票,李先生説,可以提供“然健環球”的發票,不過消費者要承擔7%的發票稅。

  專家看法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市場行銷博導王小毅:

  算是電商新模式,但有一定隱患

  “是NHT項目吧?我聽説過。”昨天,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市場行銷博導王小毅在聽記者介紹了簡單的情況後,直接説出了該項目的名字。該香港公司的母公司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過去一年的股價表現還是不錯的。

  記者看到,這家納斯達克公司的最新股價在33美元附近。

  “目前公司採取的銷售模式主要是依託電子商務。”王小毅分析,在美國,這家公司和安利等都是知名的直銷公司,但目前在中國內地並沒有取得直銷資格,因此通過向香港公司付款來對內地客戶銷售。

  “其實去年下半年以來,許多直銷公司通過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或微信微商等途徑來開展類直銷業務,這對於國家監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小毅表示,這也算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新模式,但在消費者目前通過會員制、積分兌換和多級返利的方式來盈利有一定的隱患,對於從事網路銷售代理者也有一定的風險。

  “首先是産品品質的問題,是不是真的值這個價格?其次,通過消費者一對一的介紹購買,有沒有誇大宣傳的問題?最後,萬一將來網站出現問題,這些會員無法購物的話,權益如何保障?”

  王小毅最後指出,現在“網際網路+”零售領域,由於不再依賴傳統的,基於固定區域的經銷代理模式,人對人的傳遞式銷售更加隱蔽,難以追溯,國家在監管方面面臨極大的挑戰。如何既扶持新興消費增長點,又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行業健康是當務之急。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姚建芳:

  消費者、投資者能合二為一嗎?

  昨天,在聽記者説到會員制和積分兌換返利之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姚建芳就説:“感覺似乎有點傳銷的味道。”

  在她的印象中,曾有企業採取這樣的網路銷售,後來被國家認定為非法傳銷。雖然目前不能將這樣的銷售模式定性,但與一般的電子商務相比,感覺總有些不太對勁。“消費者就是消費者,投資者就是投資者,二者能夠合二為一嗎?我覺得這種模式不太靠譜”。

  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冰潔:

  這樣的銷售模式,法律上存在問題

  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王冰潔律師告訴記者,她有同事剛剛購買了該公司的産品。“也是朋友介紹的,現在聽你這麼一説,我才覺得有些不對勁。”

  王冰潔覺得,從法律角度看,採取這樣的銷售模式還是有問題的。“商家不是有7天無理由退貨嗎?如果退貨這麼難肯定是不對的,産品本身是不是屬於保健品,能不能作為進口商品銷售,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否則就有虛假宣傳的嫌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