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産業轉型升級縮影

  • 發佈時間:2015-09-21 09:31:1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主流觀點認為,惠普公司在戰略目標設定以及執行方面沒有形成明確的路線圖,既沒有在個人電腦業務領域繼續謀取全球的領先地位,也沒能堅決像IBM那樣徹底剝離個人電腦業務、實現向軟體及技術服務商的戰略轉型。如果事情都這麼簡單,那麼世界級公司的歷史豈不變得索然無味了?

  在發達經濟體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一些製造産業已經逐步轉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區域,從初期較低層次的日用消費品、工業原材料與半成品、基礎性部件等,逐步拓展到機械及裝備、汽車、電子産品等相對高端的産品和領域。

  近幾年,新一輪世界範圍內的産業轉型升級正在發生。

  以美國為例的産業轉型升級,最具標誌性的就是奧巴馬總統近年提倡的製造業回歸,重新確立美國製造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競爭優勢,包括以頁巖氣開發、新一代航空航太、國防科技以及深空探測等活動。美國不僅依然會是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而且引領全球産業發展的能力也將持續。

  歐洲的産業轉型升級,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倡導的以智慧製造為核心的工業4.0計劃,力求通過新一代製造業競爭力生成模式的創新,在傳統機械裝備製造領域繼續捍衛德國製造的聲譽。在網際網路技術方面,德國結合自身在汽車産業上的優勢,在無人駕駛、車用高新材料等應用領域也獨闢蹊徑、爭取競爭新優勢。

  在日本,一些高端製造業領域,如機器人、新材料等,一直具有全球的領先地位;日本的形象企業新力就在承受轉型升級的陣痛。加之安倍政府上臺以來奉行極右的執政理念,一直希望基於美日安保合作推動軍工業發展,進而帶動日本整體製造業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南韓,三星、LG等電子巨頭取代原有的大財團成為南韓産業新的標誌。他們以網際網路科技為契機,逐步在消費電子領域重新確立南韓在全球相關産業中的競爭新優勢。以中國的家用電器市場為例,在經過近30年市場博弈,日韓品牌大有重新獲取中國市場競爭優勢地位之勢。

  在産業升級和轉移的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仍將産業前端的創新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在新技術方面,有以3D列印為代表的全新材料成型技術;在生産形態方面,以“創客”(Makers)為代表的新型製造作業方式就是例證。這種基於靈活、小規模定制、高科技的新型工業生産和組織形態,代表了以美國為核心的發達經濟體産業轉型升級的多樣性。

  在此過程中,中國在堅持自身戰略定力、努力實現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特點的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在緊密關注全球範圍內産業的新變化、新趨勢,並努力實現後發優勢。在諸如高鐵等工業領域,中國已經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形成自身特色。

  因此,這一輪全球範圍內的産業轉型升級過程最大的特徵就是:

  發達經濟體逐漸放棄不具産業競爭優勢或模式先進性的産業領域;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繼續承接發達經濟體産業轉移的同時,也在逐步轉變發展方式,向著中高端産業領域和創新發展轉型,形成了全新的全球範圍內的産業新佈局。正是在這個産業重新分佈的過程中,個人電腦産業的製造産業鏈逐漸完成了從發達經濟體向發展中經濟體的轉移,如中國內地及中國台灣、東南亞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也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惠普公司糾結于剝離還是繼續持有個人電腦業務的兩難選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