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農村産業深度升級 星星之火何日燎原?

  • 發佈時間:2015-04-27 08:29:31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現代農業絕不僅僅指規模化、集約化,而是由以兩化為基礎引發的生産、加工、行銷、物流等全産業鏈的升級所成就,是農業作為第一産業將産業鏈向二三産業延伸、全面融入經濟各業態的一道關口。

  傳統農業升級絕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唯有全面週到的復方才有望根治複雜頑癥。融入制藥學、生物學、資訊學、營養保健學、醫學等跨學科的科學技術,植入“網際網路+”等多種元素,發生“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再與制藥、食品工業、文創産業、旅遊等全面融合,進行“病毒式行銷”等,從而引領産業鏈全面變革。這就是現代農業引領的農村産業深度升級在當代背景下的廣袤天地。

  于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農業發展要“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升級,能將資金、技術、勞動力、高精尖人才向農村集聚,實現一二三産業在農村的充分佈局、結構優化和良性融合。而不可回避的是,它必將帶來新興業態在農村的落地生根,並引爆商機迭發的“多米諾效應”,實現商機挖掘與鄉村建設的可持續互動。

  以永春鄉村遊為例,將散佈的農業資源及其他農村優勢資源由點狀聯成網狀,激發了鄉村旅遊商機,實現了人才、資金等生産要素在鄉村集聚,而鄉村旅遊的發展又進一步激活了鄉村建設,兩者良性互動,實現鄉村發展提速提質。如此而來的一系列嬗變,有望解決城鎮化進程中引起的農村空心化問題,並建立農村和城市在産業鏈上下游的深度聯繫,促進城鄉功能互補和協調發展,推動城鄉二元向城鄉一體大步融合。

  這樣的夢想並不狂妄。2008年起台灣開展的“農村再生”計劃就是一個生動案例。上世紀70年代,台灣工商業高速發展,人才、資金、建設項目涌向城市。進入21世紀,人們驚覺台灣的農村人口老化、建設停滯、失去生機。通過“再生”,許多從鄉村走出的村民返鄉創業,將種植甘蔗-製造黑糖、植樹-伐木-木工製作等傳統而短促的農村産業鏈深度開發,將其延伸至電商、旅遊、文創等下游産業鏈。

  有關專家分析台灣經驗指出,建立農村産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才能根本保障鄉村建設的內部源動力。有關於此的利好消息不絕於耳。一方面,新興業態迭出不窮,營養保健學飛速發展,中醫學重盛,涉農電商即將成為網際網路經濟的下一個風口……另一方面,我省在立法保障、建設規劃、金融體系完善等許多軟環境建設方面謀篇佈局已久:美麗鄉村建設碩果纍纍、農村立法工作日漸完善、鄉村規劃師試點工作成效彰顯、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舉措綿綿不絕……

  早在2005年,我省就印發《三條特色農業産業帶、四大主導産業和九個重點特色農産品發展區域佈局規劃(2005~2010年)》,對我省特色農業進行區域佈局。我省今年發佈的《關於全面推進農村改革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建設閩東南高優農業、閩西北綠色農業、沿海藍色農業等三條特色農業産業帶,重點扶持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畜禽、水産、林竹、花卉苗木、煙葉等十大優勢特色産業發展。我省豐厚的特色農業資源,無疑為農村産業深度升級留下無限可能。

  台灣“農村再生”計劃中有一項“培根”計劃,大意是通過培訓教育實現“本地和尚”能力、素質的提升。這固然是強本固基的長久之策,但終歸是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在“本地和尚”難唸經的情況下,由具有遠見卓識的“外來和尚”,帶著大額風投資金及其攜帶的豐厚管理經驗和成熟管理模式,吸引高新技術加盟,引領帶動“本地和尚”完成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全面深度升級,不失為一道良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