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徐惠喜:海上合作成為新亮點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9-21 05: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徐惠喜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邕江兩岸,喜氣洋洋。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辦,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這一盛會。

  12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資訊化水準持續提升,影響力與日俱增,結出了纍纍碩果。2004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以來,中國和東盟互利合作不斷發展,雙邊貿易額不斷增長。首屆東盟博覽會舉辦當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突破1000億美元;2007年,雙邊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去年,雙邊貿易額超過4800億美元,同比增長8.23%。截至去年底,中國與東盟累計雙向投資額超過1300億美元。中國連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則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如今,中國—東盟博覽會不僅是中國和東盟國家貿易和投資合作的助推器,更成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發展的服務平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多領域交流的公共平臺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的重要平臺,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中國—東盟博覽會這一平臺,中國和東盟雙邊多邊合作不斷從口頭共識化為具體實踐,潛在需求演變為現實商機,推動了雙方企業、行業和商協會的有效對接,日常貿易投資活動更加便利高效。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城市交流、産業對接、次區域合作等領域的合作,齊頭並進。

  展望未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空間廣闊,國際産能合作和互聯互通建設是兩大重點領域。在産能合作方面,中國和東盟國家可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中國在産能領域有裝備、技術、施工、資金、管理經驗等優勢,而東盟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對引進設備、技術、資金有迫切需求。中國與東盟在電力、工程機械、建材、通信等領域開展國際産能合作,共建經貿合作區等各類産業園區,有助於提升中國和東盟産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

  在互聯互通建設方面,東盟正在制訂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中國視互聯互通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內容。中國願與東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著力構建海運水運網、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航空網、通信光纜網,打造安全高效的綜合聯通網路,提升通達水準。

  今年是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全面實施的開局之年。海上合作成為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的新亮點、新動力。(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徐惠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