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手套“織”出大産業

  • 發佈時間:2015-09-17 07:32: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嘉祥手套業協會會長陳建華的微信昵稱,就叫“親誼達kineed手套人”。

  “親誼達”是陳建華擔任董事長的濟寧劍華中興滑雪製品有限公司針對國內市場研發的自主品牌。在此之前,公司主要為國際品牌做代加工。

  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小手套正在“織”出大的産業集群。

  嘉祥,以“曾子故里”聞名,如今成為中國手套名城。據陳建華介紹,嘉祥縣手套産業園有企業200多家,加工戶1500多戶,年産手套600多萬打;單是滑雪手套,就佔到我國滑雪手套國際市場出口量的76.38%。

  “現在,我們正著力打造和完善與手套相關的産業鏈,培育自主品牌,促進手套這一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型升級。”嘉祥縣市委副書記薛超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嘉祥正在探索自己的手套生意經,以手套産業為抓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小手套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

  嘉祥縣興業手套加工廠大約4000平方米的廠房內,機器發出有節奏的噠噠聲,工人們進行著各類手套的加工製作。

  他們大多住在附近的村子裏。嘉祥縣副縣長王從奇希望,手套産業能夠為嘉祥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手套産業已經帶動就業5萬多人,加工戶覆蓋全縣80%以上村居,形成了總部經濟+分廠+加工戶的發展模式。”

  為了發展手套産業,嘉祥縣投資了12億元規劃建設了佔地500畝的手套産業園,集聚了如陳建華的劍華中興這樣的龍頭企業,形成總部經濟;又在企業總部帶動下,在鄉鎮駐地設加工分廠;再由加工分廠輻射到村,設立村級加工廠;村級加工廠又帶動以一家一戶為主的加工戶……

  陳建華表示,每副手套都要經過設計、裁剪、縫紉、繡花、修補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這其中大部分工序還不能完全用機器進行。因此,這依然是一個依賴人力的産業。“手套産業對吸納社會就業、帶動全民創業有重要意義。”在嘉祥縣手套産業的十二五規劃中,縣裏對手套産業的地位如是描述。

  輸出“標準”,填補國內空白

  只靠勞動力優勢闖天下,無法持久。用當下常被提起的詞來説,還是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實話實説,雖然我們手套的出口量大,市場佔有率高,但依然處在整個産業價值鏈的末端。”作為嘉祥手套龍頭企業的董事長,陳建華有自己的憂慮和期待。他注重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設計和研發水準,夢想打造自家的品牌。

  陳建華投資建立了嘉祥手套技術服務中心,購置CAD(電腦輔助設計)打版系統、檢驗檢測和裁斷等自動化設備;公司還獲得了了幾十項與手套相關的發明專利。他坦言,劍華中興的發展不能貪大求全,要走“高精尖”道路。如今,公司深耕手套這一細分領域,用創新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兩端下工夫。

  企業自身要修煉內功,陳建華也強調協會和行業的力量。2006年,嘉祥手套行業協會成立,陳建華擔任會長。縣上的同行不搞惡性競爭,不打價格戰“內耗”,而是組團向外輸出“標準”——2008年,由嘉祥縣制定的滑雪手套標準,正式成為山東省地方標準頒布實施,該標準也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針織産業集群年會上,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和嘉祥縣政府還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建我國首個國家層面的滑雪手套品質標準規範。

  政府領路産業集群轉型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全國有針織産業集群40個,一些産業集群總産值超過百億。“近幾年出現的是‘小政府、大産業’的特徵,縣域經濟下政府支援的紡織産業集群,發展得非常迅速。”

  嘉祥縣的手套産業也是如此。楊世濱分析,目前我國産業集群已經從發展期進化到了“升級期”。在發展期,拼的是低成本;而在升級期,拼的是高成本。“集群發展的路徑,應該是提升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競爭力,打造優質供應鏈,進行以特色産品為標誌的多樣性發展;實現以混合所有制為代表的産業整合,讓‘金融資本’和‘産業資本’有機融合。”

  在這樣的“升級”中,政府要成為“帶路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集群發展,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給予支援,營造好環境。“當前,各紡織産業集群都在轉型升級,但不能沒有方向地‘轉’,得緊緊圍繞消費需求的變化,在科技、産品、管理以及行銷模式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加強與市場融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