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文化精品展示多彩貴州

  • 發佈時間:2015-09-17 06:07: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幾年,青年作家歐陽黔森的出現,激活了沉寂多年的貴州文壇,在全國不斷發出了貴州文化之音。

  歐陽黔森出生於地礦之家,對文字天生的敏感,使他從小就有了一個文學夢,希望自己能夠成長為一名作家。從貴州地礦學校畢業後,他幹起了地質工作。8年後,歐陽黔森毅然請辭,拾起了兒時的文學夢,來到貴州大學中文系進修,開始嘗試文學創作。憑藉著辛勤耕耘,他“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成為近年來活躍于我國文壇的優秀青年作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

  把握人民需求,將全部筆觸對準人情和人性這個文學永恒的描寫對象,創作生産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是歐陽黔森小説最鮮明的特色。

  “我在地質隊野外找礦8年,踏遍了西部省區的山山水水,荒無人煙的地方我去過,最艱苦的地方歷練過我。走近大自然,與天地星辰做伴,我的小説創作不是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歐陽黔森自豪地説。

  歐陽黔森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謳歌故鄉美。他説:“文學與地域就像母子關係,母親的優劣關係到兒子的優良,而民俗民風、語言特點等決定文學的味覺。”

  2005年,為創作小説《雄關漫道》,他邀請同學陶純一起重走長征路。每到一地,他顧不上吃飯,就跑到實地體驗生活、採訪老人,夜以繼日搶時間創作。在貴州的石阡縣甘溪鄉,他們採訪六軍團一次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戰鬥:為掩護大部隊突圍,紅軍一部在甘溪阻擊敵人,彈盡後,百名紅軍集體跳崖。這激活了歐陽黔森的英雄主義情結。那年,他的體重下降了10多公斤。《雄關漫道》電視劇在中央一套播出後,好評如潮,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

  歐陽黔森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描寫人與自然的衝突,有人稱他是生態作家。“地球的生態環境,已到了危機重重的時期,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可是有多少人在真正關心呢?又有多少人真正感覺到憂患呢?”歐陽黔森不無憂慮地説。他在短篇小説《斷河》的結尾中寫道:“是的,當老虎嶺沒有了老虎,當野鴨塘沒有了野鴨,當青松坡沒有了青松,或者,當石油城沒有了石油,當煤都沒有了煤……人類多了,其他物種卻急速消失。這樣的結果是人類最終自己滅了自己。”

  要真正了解歐陽黔森,就要讀懂他的作品。《奢香夫人》《絕地逢生》……在這些主旋律作品裏,隱含著歐陽黔森最重要的情感訴求。英雄情結或英雄主義的激情、豪情,在歐陽黔森的作品裏既是價值取向,也是他寫作的姿態和立場。今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他還寫了組詩《民族的記憶》。在他的心目中,能夠成為民族記憶的,就是當年的抗戰英雄。因此,我們才可以把英雄敘事看作理解歐陽黔森全部作品的一把鑰匙。

  據了解,今年歐陽黔森帶領一些作家先後深入到貴州省20余個縣,在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建立創作基地,深入體驗生活,並建立問責制度和追蹤制度,以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今年,歐陽黔森還在創作他的兩部重點戲,一部是茶人茶山的傳奇故事,一部是當代戲《繡娘》。歐陽黔森對《繡娘》的定位是講述一個有夢,追夢,最後夢想成真的故事。貴州少數民族眾多,有苗族繡女、布依繡女、侗族繡女、水族繡女等,她們繡的何嘗不是錦繡中華、何嘗不是中國夢呢?

  歐陽黔森非常熱愛家鄉,他竭力用文化精品展示多彩貴州。他説:“貴州有很多獨特的重大題材,既能展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還能展示貴州人民的自強自信。”

  2009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絕地逢生》出自他手;2014年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奢香夫人》飽含著他的激情;目前,正在中央八套播出的電視劇《二十四道拐》,他不僅是總製片人,還是編劇。

  歐陽黔森説:“《二十四道拐》秉承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除尊重歷史外,該劇也是第一次真正從國際視野展現二戰期間的中國抗戰,以一段不可思議的‘公路建設奇跡’和‘守橋傳奇’,書寫了一段幾乎被歷史遺忘的國家記憶。”

  近年來,歐陽黔森結合貴州重大題材筆耕不輟,努力向世人展示貴州的歷史事件、現實生活和自強自信的奮鬥故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