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島城不應只是一座旅遊城市

  • 發佈時間:2015-09-17 03:35:14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張曉帆 宋弢

  面對經濟新常態、生態文明建設新機遇,增強危機意識,呼籲社會各界關注環境治理、推動社會公眾強化環保意識,以環境治理促進城市宜居、百姓幸福,將形成新常態下城市生態建設、經濟發展新優勢。

  進一步加快城市轉型升級

  “青島藍藍的天,藍藍的海,綠綠的山,綠綠的土地,就生態宜居上講,在全國也是處於領先的位置。”9月12日,在青島市舉辦的低碳環保與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研究院梁本凡説,宜居是人們定居城市的追求,也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

  在梁本凡看來,青島是一座國際化的旅遊城市,但青島不應該只是一座旅遊城市,還應該成為區域性的,以東亞、太平洋等區域為對象的高端服務業城市。

  “但是,就目前來説,青島在建設網上銀行、網上超市以及面向東亞、日本南韓服務的貿易和物流等方面還是落後的。”梁本凡説,青島要真正落腳成為“一帶一路”雙向橋頭堡,需要進一步加快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找準城市的定位,發展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從而推動城市功能國際化。

  山東省城市發展研究基地主任張偉認為,邁向國際化,青島思想要更開放、步子要更大、行動要更快,“向日韓的行銷遠遠優於向歐美的行銷,要吸引更多服務業的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和大財團來青發展,吸引國外著名大學來青辦學。”

  9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梁本凡説,這是生態文明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部署,下一步,充分反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將建立。

  梁本凡認為,方案對城市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大多數城市發展的最大挑戰不是經濟發展,而是低碳化挑戰,未來中國城市的發展重中之重是低碳生態發展,而不是城市建設,應該主動放緩投資規模、投資速度,在平衡發展方面下足功夫。在未來的國家發展中,當中國的碳排放量標準超標時,我們就需要向其他國家購買碳排放量。”

  綠色建築構築生態宜居家園

  建築行業是一個耗能的大戶,與工業、交通並稱為能源消費的三大領域。如何推進節能建築構築生態宜居家園,實現生態城市發展,一直是青島不斷探索的課題。

  “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同時又是一項資金需求巨大,融資和改造困難的難點工程。為此,青島創新拓展融資渠道,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籌措改造資金,以市場化運作方式推進節能改造。”青島市節能辦副主任趙雲峰介紹。

  “十二五”期間,青島爭取資金約2.82億元,共完成節能改造835萬平方米,改善了10萬多戶居民的住房條件和生活品質,每年可以節約煤炭約5.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5.02萬噸,擴大供熱面積約500萬平方米,有效解決供熱需求矛盾,推動供熱行業健康有效發展。

  青島在積極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同時,大力引導綠色建築適用技術。趙雲峰説,目前,青島新建建築嚴格執行節能標準,創新監管模式,打造“閉合式”的建築節能監管體系,重點把好用能評估、施工過程監管、節能工程驗收關,確保所有新竣工建築達到節能標準。

  通過這些措施,青島近年來累計完成新建節能建築面積5500萬平方米,佔民用建築的比例為100%,這些節能建築每年可節約能耗61.4萬噸標準煤,節約土地1.6萬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萬噸。

  提倡居民生活方式轉變

  張偉認為,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是低碳經濟的重要方面,共用經濟成了破題之舉,“不論是拼車軟體、順風車的出現,還是旅遊旺季日租房、交換空間的發展,都是‘共用經濟’的一個縮影。技術的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網際網路訂各種用品,這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他建議,青島向杭州等旅遊城市學習,多設置一些公共自行車,方便市民出行,並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做精明城市、集約城市,從文明出行開始,實現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梁本凡提倡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他鼓勵居民少吃過度包裝的食物,多吃本地農民生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而且人們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可以繼續使用老傢具、舊傢具,儘量多的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綠色建築,這樣既可以節省費用,又避免了新傢具中甲醛等有害物質對環境的破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