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利率市場化收官還需深層改革

  • 發佈時間:2015-09-17 03:34:57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李 鐵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決定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即雙降),被市場視為穩定金融市場信心之舉。但多數人只看到全球股市翻紅響應,並未注意到央行正悄然加快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雙降的同時放開了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利率市場化已觸手可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改革的完成,影響利率的深層體制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從1996年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開端,至今已走了近20年,並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開始加速。貸款利率管制目前已完全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也分別在去年11月、今年3月和5月先後擴展至基準利率的1.2、1.3和1.5倍,此次改革之後,僅剩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不變。

  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3月給出的利率市場化時間表:今年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利率市場化有望今年收官。

  這也體現了央行按照“先長期、後短期”的順序漸進式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思路,既有利於培育和鍛鍊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為最終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也有利於穩定金融機構的存款付息率和整體籌資成本,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對於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儘管如此,業內普遍認為,即便完全放開存貸款利率上限也只是完成了狹義的利率市場化,廣義上的利率市場化還需進一步改革,這個觀點也體現了央行的改革思路。按照周小川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規劃,注重培育形成較為完善的市場利率體系,完善央行利率調控框架和利率傳導機制,然後才能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的中期目標,同時還需健全市場化利率宏觀調控機制。

  可見,要實現廣義上的改革目標,還需在多方面推進改革。

  首先,建立商業銀行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基準利率的確定是貸款定價的核心因素,在利率市場化的國家基準利率的選擇一般參考同業拆借利率或是國債基準利率,這兩個選擇都與資金市場的供求關係密切相關,並且具有較高的彈性。然而,目前我國一般基準利率主要參照人民銀行公佈的存貸款利率,利率水準的設定並非由市場力量形成,很大程度上依靠行政指令。

  如何選用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是核心。不過,參照國際慣例卻並非易事,7天回購利率是債券市場上最具有利率基準潛質的指標,今年前四個月,7天回購利率下跌300個點,五六兩月又上漲了200個點,儘管回購利率形成已市場化,但卻有波動過大的弊病,很難被商業銀行採用,還需通過穩定性方面的改革。

  另一方面,我國的債券市場仍然不夠發達,存在非金融機構發債比重小、市場開放程度不夠、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人為分割,以及國債收益率曲線存在長短期利率分割、長期利率對短期利率變化不敏感等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

  其次,建立完善的利率傳導機制。從利率市場化的最終目標看,央行希望擯棄以往以數量型工具為主的貨幣政策工具,建立以利率價格為主體的新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的傳導機制是未來進入新貨幣政策方向的重要條件。

  而從央行多次的降準降息效果來看,企業融資成本下降並不明顯,貨幣寬鬆整體效果不如預期,其重要原因就是利率傳導機制不健全,金融市場向信貸市場的利率傳導存在障礙。

  未來中國有可能建立功能類似于美國的聯邦基準利率的政策性利率,這種利率的變動能夠敏感地反映銀行之間資金的餘缺,美聯儲借此能夠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並且傳遞給工商企業,進而影響消費、投資和國民經濟,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