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碟中諜5》玩“魔法”

  • 發佈時間:2015-09-17 03:34:2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任翀

  在近期上映的電影中,《碟中諜5:神秘國度》和《終結者:創世紀》雖然都帶有科幻元素,不過前者要“接地氣”得多,因為這部電影裏的那些“黑科技”——所謂類似魔法的技術——已經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在《碟中諜5》描繪的世界中,可以看到很多眼熟的技術,或者説其中的很多技術正是當前網際網路企業的研究重點。一個典型例子就是身份識別技術。據不完全統計,《碟中諜5》中出現了掌紋識別、虹膜識別、步態識別、聲紋識別等多種技術,而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已經來到人們身邊。比如,電影中幾名主角在開啟座駕的車門時,不是使用鑰匙,而是用手掌在車窗上按一下,就能自動比對;而要解開存有黑暗組織“辛迪加”資訊的記憶體,需要英國首相的一段語音,也就是聲紋識別……

  專業人士告訴我們,這些技術都屬於生物識別這一大領域。電影情節讓人們看到,生物識別不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在使用便捷度上也超過以往的任何一種加密方式。不過,《碟中諜5》也透露出生物識別技術的兩個缺陷:一是生物識別需要比對依據;二是生物識別需要交叉印證。

  前者可以從亨特潛入水冷卻裝置拼命交換系統存儲的步態資訊可以看出——對生物識別技術來説,要發揮加密的效果,目前還得提前存入供比對的原始生物資訊。由此産生的錄入、保管環節,不僅會影響生物識別技術的普及性,也可能有個人資訊洩露的隱患。

  至於交叉印證,説明瞭生物識別技術不是百分之一百地可靠。比如“辛迪加”資訊記憶體採用了三重加密措施,最後一重才是特定人士的特定語音。而眼下生物識別技術在使用中,大多也需要多重配套。即便是馬雲在德國“刷臉”消費使用的臉部識別技術,在實際使用中同樣需要輔之以其他生物識別技術或動作,例如“眨一眨眼”、“説一段話”等等。也就是説,生物識別技術不是萬無一失的,也並非不可仿製,要提高加密系數,還得增加驗證次數。

  除了生物識別技術,《碟中諜5》中還有很多橋段可以看出網際網路技術的滲透。比如主角們在搜索相關人選時,系統一啟動,一個個小方框在路人甲乙丙丁的臉上跳來跳去,這是人臉識別技術在發揮作用。而從電影中不難發現,這一技術的關鍵在於比對速度夠不夠快,即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完成盡可能多的臉部識別和比對,找到目標人物。這背後的技術支撐包括深度學習、大數據雲計算

  還有男主角潛入水冷卻裝置佩戴的可以顯示含氧量的臂環、出現多次類似隱形眼鏡卻能進行實時監控的迷你設備等,這些都屬於可穿戴設備。通過它們,人們就能理解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把設備、技術和人體運動結合在一起,演繹物聯網時代的“萬物可聯”。

  最熱門的3D列印也在電影裏露了一手——亨特冒充他人所佩戴的人皮面具,就是通過3D列印技術建立數據模型完成精準製造的,而這一技術水準,在現實生活中也已可以實現。

  有影迷批評 《碟中諜5》 缺乏想像力,缺乏讓人意外的“黑科技”。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説網際網路時代技術發展的速度已經跟上了人們的想像力,人們通過科幻電影傳遞出對技術進步的渴望,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雖然,不少技術需要改進完善和普及,在真實世界裏的應用也有待商榷,可畢竟電影裏的科幻世界已快步到來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