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貶值 海外置業反升溫?

  • 發佈時間:2015-09-16 16:31:1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方式改革後,市場上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原以為隨著人民幣海外購買力的下降,包括海外置業等人民幣境外消費慾望會因此受到打壓,但現實是,海外的“中國式購買”需求反而不降反升,在海外置業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

  近日,房地産諮詢機構仲量聯行對外發佈報告稱,人民幣貶值正被理解為一種新的投資機會,相關統計數據更顯示,近來諮詢購買海外房産的人數出現明顯增長,理由多是通過資産的全球配置來對衝匯率風險。

  人民幣貶值“有理”

  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隨後兩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兌美元連續兩日下跌,跌幅超過3%。

  相對於國內國際市場對這一消息的“恐慌”,仲量聯行華北區研究部總監麥哲文相當“冷靜”,他認為這屬於人民幣的主動調整,是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必經環節,不應與“中國經濟疲軟”和“中國要打響貿易戰”等概念畫上等號。

  理由有二:首先2005年~2015年過去十年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都是呈現一種升值的狀態。數據顯示,僅2014年至今,人民幣加權匯率就已累積了15%的升值;其次,依照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結構,目前沒有必要通過貶值讓中國産品在價格上具有優勢,畢竟這已不是中國出口競爭力的主要依託。

  值得關注的是,麥哲文甚至認為人民幣主動調整不失為一件“好事”,即隨著人民幣貶值,人民幣有可能在未來被更多國家接受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因為人民幣要想實現國際化,就必須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強的流通性,尤其是要對美元的支付能力更加強勁,而人民幣貶值其實就是在接近這一目標。

  相比之下,麥哲文認為,周邊國家跟隨人民幣做出本幣貶值決策就顯得有些“欠思量”。他指出,人民幣貶值後,在周邊國家尤其是周邊的發展中國家産生了連鎖反應,這些國家紛紛跟風下調匯率,令本國貨幣兌美元匯率出現貶值趨勢,以求自身産品能在出口時具有更多的競爭力,但從歷史數據上看,這些國家的貨幣長期以來兌美元一直就呈現貶值的趨勢,這一“跟風”難免有些“用力過猛”。

  海外置業增量“可期”

  儘管人民幣匯率調整屬於中國政府政策的主動調整,可仍給全球投資市場帶來了影響。仲量聯行就在報告中指出,不少資本將人民幣匯率大跌當做一種新的投資機會,仲量聯行國際住宅部數據顯示,近期諮詢海外置業的人,有明顯的增加。

  報告預計,中國民眾對海外住宅投資的興趣還將日益提高,不僅是為了獲得回報和租金收益,更是為了作為財富保值工具。

  麥哲文也進一步解釋説,通過海外置業,可以實現資産與硬通貨的有效掛鉤,以保證自身資産不會因匯率風險而縮水,即通過資産的多元化對衝匯率風險,而目前可以實現這一目的的貨幣,尤以美元和英鎊為佳。

  相比人民幣匯率調整對中國買家海外置業産生的積極影響,外資在華置業或會受到抑制。“此次人民幣貶值之前,外國在華不動産直接投資已經由於價格居高不下受到抑制,呈現出增長乏力。此次貶值將促使投資者重新考慮他們將在華投資兌換成本國貨幣時的現金流問題,從而造成投資進一步減少。”麥哲文表示,外國對華投資有可能會因投資者的謹慎而暫停,造成短期內外國資本流入減少。但是,關注于中國市場的現有投資者會繼續關注中國。外國投資者很有可能持觀望態度,造成未來幾週或數月內沒有明確投資決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