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20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發佈時間:2015-09-16 05:45: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氣象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業務服務水準不斷提升,應對複雜天氣氣候的能力明顯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為了推進我國從氣象大國走向氣象強國,日前,中國氣象局正式印發《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2015-2030年)》,明確了2020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展望了2030年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發展目標,成為我國未來氣象事業發展的藍圖。

  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表示,新形勢下,氣象現代化內涵更豐富、要求更全面、領域更寬廣、任務更艱巨。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包括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氣象工作法治化,即涵蓋氣象業務、服務、科技、人才、管理、文化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全面氣象現代化;涉及防災減災、預報預測、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各個領域;旨在實現氣象發展速度、規模、結構、品質、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東中西部地區之間氣象現代化的協調發展,並帶動相關行業氣象、社會氣象全面發展。

  氣象防災減災要靠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全球氣候變化,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國家對氣象保障的要求更為緊迫、期望也越來越高,因而,通過有效的努力減輕防災減災的壓力極為迫切。

  因此,此次《綱要》中“大力提升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氣象服務水準”所佔分量很重。許小峰説,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發揮各級政府防災減災的主導作用,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政府績效考核和公共財政預算。建立規範的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在加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能力的同時,提升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水準。建成部門聯合、上下銜接、管理規範的國家預警資訊發佈體系。

  此外,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面對極端氣象災害多發、頻發和重發的嚴峻形勢,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次《綱要》對“應對氣候變化”進行了明確闡述。“今後氣象部門還將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提升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強化生態文明氣象保障,包括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佈局,開展森林、草原、荒漠、濕地等生態氣象服務,推進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對生態建設的服務保障能力等。”許小峰説。

  公共氣象服務邁向均等化、社會化

  公共氣象服務水準高低,是檢驗氣象現代化發展成果、評價氣象現代化是否惠及最廣大群眾最直觀的反映。因此,提升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水準也是此次《綱要》的亮點之一。

  許小峰指出,按照《綱要》的要求,今後要借助現代化手段,推進個性化、互動式、智慧型、基於位置的智慧氣象服務,實現公共氣象服務城鄉全覆蓋和均等化;通過統籌和深化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創新氣象為農服務機制,融入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氣象服務要主動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和農業“走出去”等國家重大戰略,開展伴隨式的專項氣象服務。

  “對於公共氣象服務,要敢於打破部門藩籬,實現社會化。”許小峰説,“僅僅依靠氣象部門的力量開展服務是有限的,社會組織、科研院所、學校等力量也應該得到有效激發。”為此,《綱要》還在多個方面對推進氣象服務社會化進行規劃。比如,培育氣象服務市場主體,激發氣象行業協會、社會組織以及公眾參與公共氣象服務的活力;鼓勵和支援各種所有制氣象服務企業和非盈利性氣象服務機構發展;培育和發展氣象服務市場仲介機構;優化氣象服務市場發展環境,制定氣象資訊資源開放共用政策,建成基本氣象資料數據共用平臺;制定和完善氣象服務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推進氣象服務標準化管理;建成氣象服務市場信用體系;強化氣象服務市場監管職能。

  打造氣象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

  衡量一個國家氣象現代化水準,歸根到底要看其氣象核心技術水準。

  數值模式發展水準是氣象科技創新能力的典型體現,是一個國家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GRAPES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已取得進展,基本達到了與T639相當的業務水準,但是模式的精細化預報、定量降水預報、延伸期預報等關鍵技術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資料同化和適用於東亞地區的物理過程還有待改進,模式預報能力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顯著。此外,我國氣候系統模式、氣象資料品質控制及多源資料融合與再分析能力等重大核心技術均與國際先進水準存在顯著差距。需要針對這些關鍵問題採取有效措施。

  “我們正在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今後還將繼續大力推進,尤其是圍繞高解析度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氣象資料品質控制及多源數據融合與再分析、次季節至季節氣候預測和氣候系統模式等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集中資源,凝聚力量,組織協同攻關,著力提高事關現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核心領域科技創新水準。此外,我們還將在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攻關,比如重點組織颱風、暴雨、強對流等高影響天氣監測預警預報、中期延伸期預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測等關鍵領域研發。”許小峰説。

  許小峰指出,目前,體制機制或許是影響和制約我國氣象科技實現突破的根本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氣象科技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營造良好的氣象科技創新環境,並加強全方位開放合作。而高層次人才是氣象事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和緊缺資源。今後氣象部門還將推進氣象人才工程建設,構建充滿創新活力的氣象人才體系,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氣象教育培訓,推進氣象教育與氣象人才隊伍建設融合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