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開發需要企業參與

  • 發佈時間:2015-09-16 05:45: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政府一般採取的對口扶貧方式主要是一個部門直接確定一個貧困縣、鄉、村,然後派出一個工作隊,希望通過兩年的幫扶實現脫貧致富。從實踐來看,這種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包乾負責的方式儘管花費了大量物力財力人力,效果卻並不很理想,有的地方工作隊一走,還是很容易返貧。原因在於:兩年的幫扶多是短期措施,不可能有長期發展;基礎設施短時間內可以改善,但産業不可能培育起來;産業不發展起來,農民增收就沒有長遠保障。同時,還助長了老百姓的“等、靠、要”的思想,培養了“懶人”。

  而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實行的是産業、生産、資金、技術、人才等全方位的對接,注重的是長期規劃、長遠效應,是以市場經濟的方式和手段來推動,是通過轉變人的觀念、提高人的致富自覺性、做大做強産業來實現的,更加具有“造血”功能。

  增加貧困地區群眾的收入要有持續動力和長遠保障。企業實施的産業扶貧模式,可以給村民帶來多種的收入。一是通過企業回購村民種養産品,帶來穩定的生産收入;二是通過吸收村民參與企業實施的開發項目,帶來務工收入;三是通過吸引村民入股開發公司或加入合作社,為他們帶來分紅收入;四是通過吸收村民到企業就業,帶來工資收入。同時,企業直接收購農戶産品,還減少了中間交易環節,也間接增加了村民收入。

  企業參與扶貧開發,也使得企業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中實現了發展共贏。企業産業扶貧,前提是企業有能力長期去做。只有企業得到持續發展,才有長期發展的實力和本錢。將産業扶貧與集團發展緊密結合,在産業扶貧有所成效之外,企業也可以得到健康發展。一是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二是企業建立了穩定安全的産品原料的生産基地。比如在對湖北武陵山區的扶貧開發中,武陵山區的旱雜糧産業,已經成為某企業的戰略産業,並打造成了産業鏈,形成了企業發展的新優勢,加快了企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穩定發展的旱雜糧種植基地,實行了標準化、規模化種植,保證了生態、環保、綠色原料品質的要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