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穩步推進草地農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9-16 02:30: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師尚禮曹文俠張英俊

  藏糧于地,藏糧于草,是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途徑。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在發生轉變——糧食消費下降,動物性食品消費增長。這推動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加劇了飼草料的需求缺口,形成了新的糧食安全威脅。

  同時,我國農業生産因長期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對土壤、水源和農産品所造成的污染及土壤養分失衡與退化問題已嚴重威脅著農業生態系統的持續生産力和穩定性,傳統的耕作農業面臨巨大挑戰。

  提高作物-飼草-家畜系統生産力是解決我國糧食安全的出路。然而,我國農業生産環境複雜多樣、各區域生産條件差異較大,作物、飼草種植和養殖結構千差萬別。因此,建立適應各區域特點的草地農業和土地可持續利用模式是現代草地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農區,應建立以規模化、效益型為主導的草地農業發展模式。

  一是調整糧-經二元種植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變農區秸稈畜牧業方式為優質、多元飼草飼料結構的高效畜牧業。二是提高草食動物比例,減少與人爭糧的家畜比例,提高優質牧草的轉化效率,配套優良家畜品種,通過優化種植、加工和養殖方式,提高畜牧業效益。三是依託新型農村合作組織,通過土地流轉,擴大土地生産單元規模,建立“基地+農戶”的規模化苜蓿、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飼料生産基地,實現種植、生産、加工、銷售一體化,提高農區草牧業的系統效益。四是引草入田,採取土地輪作、間作、套種、復種等方式,實行迴圈輪作農業,保持土壤良好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系統的綜合生産力和可持續性。

  在農牧交錯區,建立種養結合的草地農業發展模式。

  農牧交錯區自然資源稟賦特殊,種植業與畜牧業同區域並行,互為補充。該區域特殊的氣候條件決定了籽實農業效益遠低於營養體農業效益,燕麥、全株青貯玉米、苜蓿面積已不斷擴大,正成為我國草産業發展的重點區域。

  該區域應大力發展以營養體農業為主導的草地農業生産,大力發展栽培草地,變半舍飼和補飼的生産方式為全舍飼畜牧業方式,提高飼草-家畜系統的轉化效益。同時,將該區域建成草原區的飼草保障基地,牧區家畜的育肥基地和農區秸稈的吸納轉化基地,以減輕牧區草原壓力,滿足家畜營養需求。

  在牧區,建立綠色、高效、環保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

  牧區氣候條件惡劣,畜牧業生産水準低,生態、環境保護應是該區域草地畜牧業發展的前提。對於天然草地,通過優化放牧利用制度,如輪牧、聯戶放牧、返青期休牧、禁牧等適應型放牧與草地管理,退化天然草地免耕改良,提高牧草産量和品質,增強飼草供給能力,解決生態保護、飼草供給與畜牧業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恢復草原生態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與品牌型生態畜牧業。通過家畜品種改良、短期育肥,進行綠色、天然肉乳製品工藝規範與標準化生産,提升傳統畜産品的加工工藝水準,提高品質和附加值,逐步完善草原畜牧業生産系統的整體功能,促進數量增長型向品質效益增長型轉變,推動草原畜牧業向綠色、高效、環保的生産方式轉變,實現草地生態保護與牧區經濟增長雙贏。

  (作者師尚禮係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牧草産業技術體系草田輪作崗位專家,曹文俠係甘肅農業大學副教授,張英俊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牧草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