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電企業海外參展還僅限“秀”一下

  • 發佈時間:2015-09-15 01:00: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內企業之所以熱衷赴海外參展,是因為想在海外市場樹“廣告”,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海外市場決定著中國企業的命運。但業內人士認為,僅僅只是在國際展會上“秀”一下自己還不夠,如何謀求更高的品牌溢價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要回答的一道考題。

  IFA展中國企業約佔三成

  熱衷於海外參展已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慣性。

  在前不久閉幕的2015年IFA展(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中國家電企業展區幾乎佔據半壁江山,中國企業約佔參展企業總數的三成,包括TCL、海信、美的、創維、格蘭仕等在內的中國企業,都宣稱以歷史最大面積展位參展。

  據IFA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屆IFA展有350多家中國企業參展,參展凈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中國的參展企業大約佔了本屆參展企業總數的30%,並且首次設立了中國品牌館,以展示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

  源於1924年的IFA展是目前德國乃至歐洲最具規模的電子産品博覽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兩年舉行一次,後由於市場需求上升,自2005-2006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2008年開始,IFA首次加入以家用電器為主題的展覽館。現在則拓展至家電、通訊、硬體、數位配件等多個領域。

  作為注重品質的指標性市場,歐洲一直是國內家電企業海外拓展的重鎮,而此次佔參展企業總數的三成,充分顯示了中國家電企業進軍德國乃至歐洲市場的決心。

  TCL董事長李東生稱,過去中國企業依賴於性價比贏得市場,但現在整個競爭環境變了,增量市場已經很小,所以“要從別人盤子裏搶食物。當然,我希望更多的是從國外的同行那裏搶到,所以國際化是必經之路。”

  創維亦將德國市場視為向成熟市場開拓的重要關口。此次參展之前,創維已完成對德國品牌美茲的收購,其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表示:“從‘德國到歐洲市場’是創維未來幾年的海外戰略的重心。”

  海信同樣也對歐洲市場覬覦已久。海信德國分公司總經理羅涌説:“德國是海信在歐洲最大的市場。未來三年,海信的目標是在德國20個重要市場做消費者買得起的第一品牌。”

  鋻於中國企業的參展熱情和中國市場的龐大,IFA官方甚至宣佈,明年的IFA展計劃移植到中國深圳。

  海外市場決定家電企業命運

  國內企業之所以熱衷赴海外參展,是因為海外市場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決定著中國企業的命運。

  業內人士認為,國産品牌通過多年的蓄力,在性能、外觀、性價比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已然可以和國際知名品牌分庭抗禮,走出去參加各大展會、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大的利潤乃是大勢所趨。

  首先,像IFA、CES(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等知名的國際展會給國産品牌提供了很好的宣傳展示平臺,中國企業可以在這些“秀場”上展示自身産品,顯現實力。

  其次,經過多年的發展,國産品牌的品質有了足夠的提升,各大廠商也有了出去一搏的自信心。

  再者,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日趨白熱化,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家電市場都幾近飽和。面對國內需求降低、企業産能過剩這一現實難題,將目光投向海外自然成為中國企業必然的選擇。

  眾所週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最主要的家電生産國集中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發達國家正在從生産力經濟轉換到知識型經濟,進出口貿易業務也從“産品出口、技術輸出型”轉化成“技術出口、産品進口型”模式。

  換句話説,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家電廠商已逐步將生産基地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中國則成為家電産能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同時,隨著日本品牌在全球家電市場日漸式微,其所空出的市場給了中國企業更多空間。

  顯然,對中國家電企業來説,未來的重心不是在中國,而在全球。因為歐美的家電企業都在消減本土的産能,這對中國家電企業走出去無疑是個好機會。

  品牌仍是中國企業最大軟肋

  但並不是每一個中國家電企業都能抓住機會。自從中國企業2006年開始積極赴柏林參加IFA展已來,已過去近十年時間,但真正在德國和歐洲主流市場站穩腳跟的少之又少。

  今年6月中旬,國內知名的科技媒體藍科技網在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盧森堡、比利時歐洲六國家電賣場、百貨賣場調研時發現,在上述六國家電賣場或百貨賣場中,佔主導地位的家用電器依然是歐洲(主要是德國)本土品牌,其次是南韓和日本。

  據了解,此次調研的賣場為Media Market、Saturn、VandenBorre、歐尚超市、家樂福超市及其他中等規模百貨商場。除此以外,還隨機採訪三十位消費者。70%受訪者對中國家電品牌認知模糊;62%的受訪者在專賣店只看到過中國海爾品牌;有68%的受訪者家中正在使用南韓品牌家用電器;受訪者普遍認為中國在歐洲知名度最高的企業分別是華為、聯想與海爾。

  藍科技網總編周穎表示,大多數歐洲人對中國品牌還有點陌生。對歐洲人而言,西門子就代表著百年品牌、技術先進、安全放心;而他們對中國品牌更多的是嘗試接受,無法説出中國品牌應該用什麼樣的標簽形容。“相對於未來增長空間在海外市場的強烈共識,中國製造企業對於如何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還有些茫然。”

  對此,中國家電商業協會行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認為,對於正在艱難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説,類似IFA展這樣花費不菲的“櫥窗”效應能有多大值得商榷。中國企業之前進入歐洲市場大多是OEM方式,但OEM和中國品牌無關。因為,消費者購買的是一個能讓人放心的品牌而不關心産地。

  在IFA展現場,一位來自荷蘭的經銷商説,“中國家電不缺技術和設計,欠缺的就是品牌和自信。從中國自有品牌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就能看出來,OEM固然可行,但還是缺少自有品牌。”

  而知名産業專家、青島帕勒諮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稱,國內企業參加國外展會主要是為了在展會上樹個“廣告牌”,便於與海外客商洽談OEM訂單,目前這種算盤正在落空。國外展會已不再單純是“國際集市”的角色,而已成為國際生産要素的聚合平臺,這一平臺包括創客、資金、技術和分供方等諸多要素,參展企業最重要的是整合這些生産要素實現增值。

  業內人士認為,僅僅只是在國際展會上“秀”一下自己還不夠,如何謀求更高的品牌溢價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要回答的一道考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