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手機實名制”實施:不用身份證依然能買卡
- 發佈時間:2015-09-14 16:51: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按照工信部的通知,從9月1日起,購買手機卡必須出示二代身份證“驗明正身”。“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史上最嚴手機實名制”實施以來,不少非實名用戶已經改辦了實名制卡。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依然存在不出示本人身份證即可購買三大運營商手機卡的情況。
北上廣均發現不用身份證也能買到手機卡
根據工信部部署,從今年9月1日起,電信企業各類實體行銷渠道要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用戶本人的居民身份證件。
1日當天,不少手機用戶收到來自運營商的短信,要求其去營業廳辦理手機實名制。在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一家營業廳,記者看到,營業大廳被擠得水泄不通,有近兩百人在排隊辦理業務,其中大多數都是辦理實名制卡。在浙江,杭州市民魏先生表示,近期收到了運營商的通知,準備去營業廳辦理實名制卡。
然而,記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發現,不用身份證仍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買到手機卡。
在深圳,相關部門9月2日在羅湖書城片等7個行動電話卡售賣場所查出23家存在違規銷售情況的店舖。暗訪人員在沒有出示身份證的情況下,在羅湖書城片、福田統建樓片、南山區沙河街片購買到3張手機卡,其中中國聯通卡2張、中國移動卡1張。
6日,記者在上海火車站地下通道看到,售賣各類電信運營商手機卡的小商店依然隨處可見。其中一些店主表示,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證才可購買手機電話卡。不過,也有一些店主表示有變通的辦法。在一家位於拐角處的小商鋪,店主從抽屜裏抽出一沓“中國聯通4G慧卡”表示,不用提供身份證就可以購買,75元一張,卡內包含50元話費。而在不遠處的另外一家商店,記者也輕而易舉地買到了虛擬運營商蝸牛移動的170號段電話卡,其間也未提供任何身份資訊。
13日下午,記者在北京朝陽區慈雲寺橋附近一處報刊亭看到,店內有多家運營商的手機sim卡銷售。當記者問沒有身份證,或者只提供身份證號碼能否購買sim卡時,報刊亭店主表示需要身份證才能購買。“都需要身份證才能激活,這個是新規定。”該店主隨手指向報攤上的一張手機實名制通知。
當記者要離開時,店主卻隨手拿出幾張手機卡,稱“給你這些卡吧,能直接打電話,不用實名。”這些卡片寫著20元市話套餐,預存20元,但卡的售價卻是50元。店主稱“這50元裏有30元是卡費”。
記者看到,這些卡均和運營商營業廳銷售sim外觀沒有差異,號碼、卡號均印刷在卡面上,手機卡表面更是顯著提示“憑有效身份證件,辦理真實身份資訊登記”。隨後,記者用購得的手機卡接通嘗試通話、短信等功能,均暢通無阻。
店主告訴記者,這些卡是批發來的,可以用別人的身份證資訊開卡,這樣就不會遭遇停機了。至於這些身份證的來源,店主則不肯再多説。
每天超8800萬個騷擾電話與非實名手機卡有關
來自360安全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2季度,360手機衛士共為國內用戶識別和攔截各類騷擾電話80.1億次,平均每天識別和攔截騷擾電話8802萬次,同期攔截各類垃圾短信約80億條。據介紹,利用非實名或“偽實名”的電話卡實施電信詐騙,已經形成龐大的産業鏈。
“有些詐騙電話所使用的手機卡就是‘偽實名’的電話卡。這些手機電話卡看上去是實名的,但卻是與登記身份的人毫不相干的人在使用。”360公司首席反詐騙安全專家裴智勇説,此外,讓人不勝其煩的各類騷擾電話,與非實名的手機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西城區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前不久,她去營業廳列印通話流水單,發現名下有兩張完全沒有聽説過的電話卡,已經欠費近2000元。“通過運營商查詢才發現,這兩張電話卡是其他人用我的身份資訊冒用辦理的。”
裴智勇説,從今年初工信部等部門開始整治以來,各類騷擾電話、短信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種“偽實名卡”的大量存在。
比如,雖然在上述“中國聯通4G慧卡”的包裝上,明確註明“需要實名制登記才可使用”,但一些店主稱,這些卡都已經實名登記過了,無需購買者再出示身份資訊。
為什麼會出現“偽實名卡”?一方面,業內人士表示,有不少個人和商家出於利益需求,在實行實名制前就開始“囤積”手機卡,有的甚至從農村和偏遠地區大量購買身份證資訊用於辦卡,給手機卡實名制留下了“歷史遺留問題”。
另一方面,記者調查發現,即使在9月1日之後,使用其他人的身份資訊,仍然能夠辦理運營商的手機卡。9月4日,北京朝陽區東三環一處報刊亭店主向記者表示:“找個朋友的身份證也可以,我這兒要‘掃描’一下就能用,不是你的也沒關係。”6日,西城區菜市口附近的一報刊亭店主同樣表示,報刊亭只是要通過運營商的設備“掃一下”就好,並不會驗證身份證資訊與使用者是否一致。
利益驅動“開後門”,“偽實名卡”識別難度較大
2015年1月工信部公佈數據顯示,僅中國移動在全國非實名登記的手機卡已達1.3億張之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近期表示,今年治理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電話用戶實名率穩步提高,全國已完成1000余萬老用戶補登記工作。
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李易認為,非實名電話卡的氾濫與運營商近年來的高速擴張有關。運營商過於關注自身業績,對客戶資訊的品質有所放鬆,特別是經營業績層層加碼到基層營業網點,有的業務員出於考核的考慮,會放鬆對實名制的要求,而利益的驅動讓這些漏洞依然存在。
儘管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清理非實名卡,但是對於“偽實名卡”,運營商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快速解決辦法。據浙江省移動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偽實名卡”的識別難度較大,不方便進行電話或短信通知,只能在用戶到移動營業廳辦理業務進行實名驗證,或者在登錄網上營業廳輸入身份資訊時,逐步解決“偽實名卡”的問題。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表示,運營商應採取措施,通過抽檢、舉報相結合的方法,規範和治理“偽實名卡”。
專家認為,運營商應將“實名制”的實施當做自身轉型升級的機遇。“在運營商的數據庫裏,大量非實名或者‘偽實名’的用戶數據降低了運營商所掌握的大數據品質,需通過嚴格的實名制將現在的資訊孤島打通,通過高品質的數據分析提供精準便捷的客戶服務,參與‘網際網路+’時代的市場競爭。”李易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