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需要穩定市場主體預期(熱點辨析)

  • 發佈時間:2015-09-14 04:2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沈坤榮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時,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多。多重風險和困難相互交織,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的任務更加艱巨。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增多致使市場主體預期出現波動,而市場主體預期波動必然影響改革效果。

  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很難再做到帕累托最優,部分群體利益受損在所難免。這就使得一些改革的推進出現“中梗阻”和“最後一公里”現象,特別是少數地方政府存在“失位”問題。基於傳統增長模式的激勵機制尚未完全被新的激勵機制所取代,少數地方政府對通過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的改革舉措尚未完全理解和接受,在新情況、新問題面前發力失準、進退失據,對落實國家穩增長和改革創新政策不積極;對新常態下政府職能轉變缺乏足夠準備,有“等靠要”傾向,改革創新的主動精神不足,甚至有的官員為了避免“擔責任”“受牽連”,對市場主體的需求視而不見,貽誤改革時機。

  改革創新的深入推進離不開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政策效果的實現有賴於市場主體形成正面預期。改革創新是慢變數,著眼于解決長期增長動力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卻是快變數,最先被市場感知。在完成動力轉換之前,市場主體先看到的可能是經濟下滑和風險因素逐漸累積。一旦宏觀環境無法傳遞利好資訊,企業和民眾對未來增長的預期就會惡化,從而抵消改革的正向激勵。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取以下幾方面舉措。

  加快資訊公開,形成正確的改革預期。改革舉措存在時滯效應和協同效應,不能因為改革短期效應不足而放慢改革步伐,而應通過加快資訊公開,加強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的互動,做好改革創新政策的解釋説明,促進全社會形成正確的改革預期。應特別注意,把改革與穩增長舉措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不利於形成正確的社會預期。因此,有必要對涉及面廣、存在爭議和人們理解不全面的改革創新政策進行更加清晰的解讀,主動做好回應。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引導市場預期。宏觀調控政策以穩增長、穩就業為主要目標,應密切關注通貨緊縮風險,加強對宏觀經濟走勢的預判,在堅持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更好引導市場預期,協調推進穩增長與全面深化改革。可採取更加靈活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配合。財政政策著力調整結構,貨幣政策在理順機制、降低融資成本的基礎上可適度寬鬆,調動民資投資的積極性。

  重視改革協同和試點推廣,完善社會保障。繼續加強解決改革發展全局性、關鍵性問題的頂層設計,做好改革創新政策整體推進和分類試點,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鼓勵基層探索和群眾首創,為頂層設計提供腳本、積累經驗,儘快推動成效顯著的改革舉措的複製和推廣。下更大力氣推進簡政放權,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和落實,通過平臺建設和協同監管機制建設提高簡政放權品質。針對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低收入群體利益受損情況,著力完善社會保障功能,強化地方政府的社會保障職責,保證各項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完善地方政府激勵考核問責機制。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框架下,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激勵機制,促使其拋棄狹隘的政績觀,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正確認識政府與市場關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規範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方法,形成和保持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恰當關係。明確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權責,完善幹部管理、考察、獎懲制度,使其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各項工作抓細抓實、一抓到底。加強對已出臺重大方案的督查、跟蹤、評估、落實工作,對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整改。減少和杜絕懶政與不作為現象,以簡政放權、高效工作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作者為南京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14日 07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