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風起正當揚帆時

  • 發佈時間:2015-09-14 01:31:2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轉型發展,創新最關鍵。

  從最初的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到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從創新型省份試點,到合蕪蚌地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安徽創新的步伐越邁越大,領域越來越寬。

  科技部最近發佈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4》顯示,2013年全省專利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10位,進入産業化實施專利比例居第1位。申請發明專利49960件,居全國第6位、中部第1位;獲發明專利授權5184件,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1位……

  發動驅動發展,安徽做為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首批試點,正奮力實現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華麗轉身。

  重點抓産業,突出抓項目

  安徽抓新興産業聚集,可謂成果璀璨:僅在最近的一年間,新一代安凱電動客車“e控”系統、“魂芯一號”高性能晶片、國內第一代冰箱用直流變頻控制器、0.4mm厚液晶玻璃基板、牙科CT、歐Ⅵ排放柴油機等一批重大産業創新成果相繼誕生。

  而隨著國內首條8.5代氧化物面板生産線在合肥京東方正式投産,以京東方為時空坐標點,一個吸引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拉動投資額近400億元、實現産值達千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近萬人的新型平板顯示産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建設創新安徽、推動轉型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走出了一條具有安徽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2008年10月,安徽啟動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2009年,安徽列入首批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2011年,合蕪蚌試驗區成為繼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和上海張江之後我國第四個自主創新重點區域。2013年11月,科技部批復同意安徽開展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安徽成為繼江蘇之後全國第二個創新型省份試點省。

  2014年2月,安徽出臺《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同時配套制定了6個實施細則。經過一年的運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安徽迅速又將其修訂完善為“1+6+2”的政策體系,成為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有力抓手。

  從試點市,到試驗區,再到創新型省份,一次次提升的背後,是決策者對當前發展大勢的科學研判和準確把握。在創新“引擎”驅動下,安徽正奮力實現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驚人一躍”。

  2014年,安徽高新技術産業實現産值13521.5億元,增加值336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3.6%,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5.3%。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産值8378.9億元,增長22.5%,增幅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1.1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産值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八大新興産業中,産值超過千億的有三個,其中電子資訊和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産值均超過2000億元,新材料産業産值1724.5億元。同時,新型顯示産業産值實現了三年翻兩番,機器人産業産值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

  “企業願意幹,政府就支援”

  在安徽,只要你有目標、想創新,政府就會盡力搭建平臺。

  為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安徽規定,所有科技攻關項目都以企業為主體開展實施,各項補助獎勵政策直接指向企業。

  安徽人人家太陽能有限公司是蚌埠市的一家民營科技型企業, 企業經營中資金髮生短缺,經市科技部門推薦,企業用兩項發明專利做質押,申請到500萬元的貸款。利用這筆貸款,公司添置了安徽省內第一條平板太陽能生産線,産能增加一倍,並成功中標國家商務部家電下鄉。目前,該企業正在籌劃赴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上市。

  安徽在創新扶持機制上,形成了“企業願意幹、政府再支援,市縣願意幹、省裏再支援”的機制。在工作推進機制上,形成了“省抓推動、市縣為主、部門服務”的責任體系,強化市縣主體責任,增強上下聯動合力。在創新評價機制上,變傳統科技評審立項支援為根據市場實績實行“後補助”和獎勵支援,變科技專項經費切塊支援為按市場機制競爭擇優支援。

  以企業為主體,並不是讓企業“單打獨鬥”。

  安徽新近出臺的支援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實施細則,每年拿出上億真金白銀支援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安徽對納稅20萬元以上科技型企業、省備案的孵化器及在孵企業、引進國家級研發機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購置用於研發的關鍵儀器設備按其年度實際支出額的15%予以補助,單台儀器設備補助不超過200萬元,單個企業補助不超過500萬元。對由企業主體投入建設,新認定的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質檢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市(或縣)分別一次性獎勵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對企業購置研發關鍵儀器設備,以及“走出去、引進來”建設研發機構、建立新型産學研載體,政府將給予投資額10%的補助。

  政策發力,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2014年,安徽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已經發展到832家。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的比例為35.3%。2014年,省級審核兌現設立國家研發機構補助1800萬元,企業購買關鍵儀器設備補助1.73億元。

  目前,安徽80%以上的工業企業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係,75%以上的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研發經費、專利申請數和省級科技成果來自於企業或由企業承擔。

  “有形之手”引爆創新活力

  安徽把科技體制改革作為全省首輪改革的重點任務。著力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貫徹其中的一條主線。

  把該管的管好,把不該管的交給市場。安徽新近出臺的創新型省份“1+6+2”政策體系中,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全面取消行政裁量權,變傳統科技評審立項支援為後補助和獎勵支援,變政府組織專家評價為市場化、社會化第三方評價,變科技專項經費切塊支援為按市場機制公平競爭擇優支援,變科技資源分散分割為共建共用、協同創新。

  因為科技項目評審的相關行政裁量權都取消了,上報的項目能否通過,要看項目本身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是否達標也是第三方評估機構説了算。“權小了,事多了,責任大了”,省科技廳廳長蘭玉傑説,這是改革後科技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普遍感受。“政府的主要精力將放在創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環境上。此外,在某些市場失靈的領域,政府應充分發揮‘有形之手’的調控作用。同時還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如果不接地氣、不深入一線調研,可能連基本數據的真假也無法判斷。”

  改革,讓成果轉化渠道進一步“通起來”、企業創新進一步“動起來”、市場之手進一步“用起來”、政府之手進一步“活起來”。

  2014年,安徽省財政科技支出達129億元,2008年以來,年均增幅達32.6%,地方財政科技投入佔財政支出比例達2.78%,居全國第7位。參股投資、以獎代補等逐步成為財政支援科技創新的主要方式,財政資金帶動企業和社會投資的杠桿作用進一步發揮。

  2014年,共有606家企業、單位獲得3億元資金補助。

  2014年,全省共有2448家高新技術企業兌現上年度所得稅減免38.9億元,1171家企業兌現上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收25.4億元。

  站在新的起點,安徽又提出新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9000億元;開發1000個以上重點新産品。力爭再通過五年努力,實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以上工業新産品産值三個翻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