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2013-2014》亮相

  • 發佈時間:2015-05-28 07: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董碧娟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型企業TOP20中,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上榜

  44%的受訪中國企業認為自身採取的是需求搜尋者戰略

  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升,不再被貼上“山寨”標簽

  由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支援編撰出版的系列年度報告——《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2013-2014》(以下簡稱《報告》)日前正式出版發佈。5月27日,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編寫研究組組長、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東和報告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李新男解讀報告並指出我國創新型企業已發生三大顯著變化。

  創新企業更趨多元

  劉東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報告》依據採集的2012年創新型企業數據,對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的年度技術創新依存度指數進行測算,推出了此次創新型企業TOP100榜單。

  研究人員將此次TOP20企業和與2012年度進行比較,發現了一些新趨勢。一是TOP20企業變化較大,表明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中,正在涌現出更多優秀創新型企業;二是華為、中興通訊、廣東威視、中信重工、聯想、海信等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企業繼續留在TOP20,體現這些優秀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三是越來越多的大中型民營企業進入TOP20,顯示創新型企業群體更加多元化。

  據劉東介紹,在前幾年的TOP20榜單中,幾乎全是國字頭的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創新投入大,研發條件好。但毋庸諱言,當這種模式的創新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受到的約束也會加大。此時,民企則會顯現出機制更活、效率更高的優勢。

  李新男分析認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創新基礎固然好,但在某個時段中,可能主要是靠規模、市場來支撐,依靠創新的動力不足。如果民營企業不斷增加創新投入,加大研發力度,對創新的依存度就會在某些時候超過前者,體現在榜單上就是其排名會靠前。

  向需求搜尋者轉型

  據介紹,創新型企業可分為3類,一是需求搜尋者,即率先採取行動,著重開發新産品;二是市場閱讀者,即較晚採取行動,著重在對現有産品進行持續改進;三是技術推動者,即採用新的技術,追求突破並進行持續改進,但與客戶的直接交流較少。儘管這3種創新戰略都能實現巨大成功,但研究顯示,長期而言,需求搜尋者的盈利能力和企業價值始終高於後面兩種。當然,其實現難度也更大。

  “在3類創新戰略中,傳統觀點認為中國企業多為市場閱讀者。但調查發現,中國企業中需求搜尋者的比例更高,44%的受訪中國企業認為自己採取的是需求搜尋者戰略。”劉東説。

  “從閱讀市場到搜尋需求的轉變,説明瞭創新已經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李新男説,“很多國有企業會主動組織專家設計自身研發體系。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是,過去做一次軟科學諮詢、企業診斷等,企業一般只願出10萬元、20萬元,而現在一齣手便是上百萬元。這説明,企業都在非常下功夫地研究創新體系,合理配置創新資源。” 李新男説。

  國際認同度顯著提升

  《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在創新投入和産出方面有越來越良好的表現,企業作為研發投入和專利創造主體的地位已經確立,企業的研發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這為中國企業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種發展變化讓國際社會對我國創新企業的認同度顯著提升。《報告》中引用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很多跨國企業高管心目中,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升,不再被貼上“山寨”標簽。“在非中國企業中,約64%的受訪者表示,部分中國企業的創新實力與自己所在的公司持平或更強。相比之下,2012年的首次調查中僅有48%的非中國企業受訪者持這一觀點。”劉東説。

  跨國企業將這種認同落實到了行動上,不斷加大在華創新力度。報告顯示,66%的企業在中國進行研發以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去年的比例則是51%;25%受訪者指出其在華研發的附加值高於其他地區。未來10年,將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在中國開展全球化創新。(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