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富人為何愛買藝術品 外媒:掩飾財富轉移資金

  • 發佈時間:2015-09-13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道法國《回聲報》9月10日刊登題為《當代藝術品市場泡沫破裂之時》一文,作者為哈佛大學經濟和社會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戈夫。文章稱,中國經濟放緩會對如今大熱的當代藝術品市場造成什麼影響?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明白藝術品已經成為新興國家投資者掩飾財富和資本外流的重要工具。

  文章稱,近年來,新興國家投資者一直是藝術品市場大泡沫形成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從俄羅斯到巴西,新興國家正努力與衰退作鬥爭,藝術品市場泡沫會破裂嗎?

  就在5個月之前,全球最大投資公司貝萊德投資集團的總裁拉裏·芬克在新加坡的一個會議上表示,購置當代藝術品和在紐約、倫敦或溫哥華這些大城市購房一樣,已經成為他財富保值的主要手段之一。

  文章稱,或許人們都同意,藝術品市場涉及的金額之大簡直讓人頭暈目眩。今年5月,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1.79億美元成交,而這幅畫在1997年“僅僅”拍出了3200萬美元的價格。當然,這可是畢加索。但這並不是今年藝術品拍出的最高價格。在一次私人買賣中,一位瑞士收藏家收藏的高更創作于1892年的畫作《你何時結婚》以近3億美元成交。

  畢加索和高更已經作古。他們的畫作舉世聞名,為數稀少。然而,一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同樣升值,比如美國畫家傑夫·孔斯、德國畫家格哈德·裏希特的作品。

  經濟學家認為,藝術品市場泡沫提出了很多引人遐想的問題,尤其是,這些能為一幅畫一擲千金的買主是誰?這很難知曉,因為藝術界是最為隱秘的領域之一。藝術品仍然是最後一個缺乏管制的巨大投資契機。

  文章稱,關於投機資金管理者收藏畫作以及藝術私人投資已經説了很多(這種投資主要是購買藝術品,但永遠都不會真正擁有)。新興國家的買主——尤其是中國買主——經常會耐心等待最佳時機一躍而起,在不透露姓名的情況下完成交易。

  然而,中國有一套嚴格的資本管制制度,規定中國公民每年境外投資的額度不得超過5萬美元。但有很多方法可以把錢轉到境外(或者轉入國內),有個老法子很好用,就是虛報高價或者低價,讓後通過海外賬戶轉差價。要估計外流資本數額非常困難,一是因為缺乏數據,再就是很難將資本外流和多種多樣的正常經濟活動相區分。但根據普遍估計,中國近年來每年外流資本可達3000億美元,而且2015年外流資本數額將顯著提升,而經濟持續疲軟。

  文章稱,名畫是一項很容易就可以低調獲取的投資領域,最近在蘇富比拍賣行和佳士得拍賣行完成交易的神秘中國買主們很有可能在拍賣前就把國內資金轉到了境外。也許那些名畫永遠都不會露面,而是一直在瑞士或者盧森堡幾個溫度和濕度恒定的保險箱裏鎖著。一些藝術品買賣或許就是把名畫從一個保險箱換到另一個保險箱,有點像美聯儲記錄的各國央行之間的黃金買賣。

  中國新興市場出現的放緩跡象將如何影響當代藝術品市場?從短期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模糊不清,因為資本外流在加快而經濟在放緩。從長期看,結果的預見性就大得多了,尤其是在美聯儲上調利率的情況下。

  文章稱,隨著大買主逐漸退出,藝術品價格持續走高,到時候泡沫破裂的畫面可就不好看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