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能合作是促進全球增長絕佳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9-12 06:00: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全球經濟走勢低迷,但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良好,8月份以來經濟走勢明顯轉暖。他認為,中國政府提出的國際産能合作戰略,將把中國資本與技術帶到世界各國,是推動全球投資貿易發展的絕佳機遇。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疲弱,整體投資水準低迷。朱民指出,今年全球貿易增長水準低於全球GDP增長水準,這在近30年來尚屬首次。同時,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GDP佔比也日益走低,凸顯全球實體經濟走弱趨勢,由此導致全球經濟潛在增長率放慢,成為全球各經濟體面臨的巨大挑戰。

  朱民表示,中國政府提出的“國際産能合作”這一全新理念,不僅能夠將中國資本與技術帶到全球,更是推動全球投資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絕佳機遇。這一戰略也使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際産能合作”是大規模的經濟性舉動,需要全球範圍的政策協調與合作來創造有利空間,推動全球資本流動與投資貿易,各經濟體需要加強協作力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5%下調至3.3%,但維持了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看法。朱民認為,中國7%的增速含金量更高。以往,各方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關注過多,一直聚焦于經濟增長的百分數。但結構轉型才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如何從投資、出口型經濟轉向服務、消費型經濟。如今,中國服務與消費産業都開始起飛,投資相應下滑,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0%。相應地,這些結構性變化逐漸會體現在經濟增長率上,即傳統産業對增長率的貢獻下降,服務業等新興産業的貢獻率上升,這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以增長率所體現出的結構性變化而非單純的增長數字來看待未來發展趨勢,才是較為科學合理的視角。

  朱民指出,所有新興經濟體都面臨結構轉型問題,各經濟體轉型的時間有長有短,增速有高有低。但核心問題是堅持結構轉型,堅持提高勞動生産率,推動不斷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相比之下,增速與數字並不那麼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