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産品競爭到産業鏈競爭

  • 發佈時間:2015-09-12 02:31: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慧斌

  近日,旗下擁有金龍魚等多種品牌糧油産品的益海嘉裏集團密山糧油工廠正式投産,這是該集團建立的第14個糧油加工廠,預計年加工大米25萬噸。

  多年以來,益海嘉裏集團將好生態産好水稻,好工藝出好大米的理念注入到水稻種植及精、深加工業等各個環節,在全産業鏈的模式中提升經濟效益、改善生態效益、凸顯社會效益。

  不一樣的生産理念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對於優質糧油産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優質大米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長。據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介紹,稻穀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2014年稻穀産量2.06億噸佔全國糧食總産量6.07億噸的34%;全國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金龍魚大米産業鏈創新技術的核心,就是將大米的美味、安全和環保科技,融入到大米品種、産地、種植、加工、包裝的每一個環節。金龍魚大米基地的選址有相當嚴苛的標準。在企業的《水稻基地種植基本控制標準》中,土地、水源、空氣等各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而在基地建立後,所有金龍魚大米的水稻基地,都會定期進行水土檢測,確保基地的土壤、水源不受污染。

  在種植過程中,為了保證産品的品質,企業採取了“企業+農戶”的訂單模式,企業和種子公司積極合作向農戶推薦優質的稻米品種。益海嘉裏集團水稻採購總監張慧卓説:“企業知道哪個品種的水稻賣得好,在訂單過程中向農戶推薦市場行情好的品種,可以幫助農民增加收益,同時企業也能獲得更多利潤,這樣一來還用市場的手段提高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黑龍江密山市副市長時景泉告訴記者,種植基地的建設和訂單種植的推廣將使當地水稻種植更加專業化,農民種植品種得到優化,由以前只注重産量向更加兼顧品質改變。既滿足企業需求,又提高農民收益。”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金龍魚大米不僅致力於推廣優質品種的種植,並且嚴格管理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範圍及使用量,減少對土地、水質的污染。

  構建全新産業鏈條

  目前,我國稻米的加工尚處在初級水準,稻米加工全産業鏈短,副産品深加工發展遲緩,技術不先進。稻穀加工副産品稻殼、米糠、碎米、拋光粉綜合利用率低,産業鏈不完整,缺乏深度開發利用,副産品附加值低,導致整個稻米加工企業經濟效益不高,還污染環境。

  據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分會會長、江南大學教授姚惠源介紹,2014年規模以上大米加工企業8500多家,年加工處理稻穀能力為2.43億噸,大米産量超1億噸,但近4500萬噸稻穀副産品:稻殼、米糠、碎米和拋光粉的深加工發展緩慢。2014年全國大米入統企業8500多個,平均利潤不足5萬元。

  為改善水稻深加工水準低的現狀,益海嘉裏率先在2006年投身水稻迴圈經濟模式的開發,將稻殼用於發電、稻殼灰提煉成白炭黑和活性炭等,將米糠精煉食用油、糠粕用於飼料,把一粒米“吃幹榨凈”,打造了水稻迴圈經濟的産業模式,通過高科技手段完全吃幹榨凈,最大限度地開發了水稻資源的利用價值。

  據測算:如果全國的稻殼用作燃料,可替代2000余萬噸煤,不但可生産200億度電,而且減少了燃煤發電帶來的30萬噸二氧化硫的排放;如果全國的1.93億噸水稻加工産生的米糠用來榨油,可産220多萬噸米糠油,等於增加了1.1億畝大豆的種植面積。

  2013年,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加工水稻近30萬噸,加工米糠6萬噸,燃燒稻殼發電2300多萬千瓦時。益海嘉裏集團的“水稻迴圈經濟”産業模式已初具規模。目前,每年益海嘉裏集團採用上述産業模式加工的水稻已達210萬噸,綜合加工由此産生的副産品,稻殼38萬噸,米糠23萬噸。

  益海嘉裏集團米業事業部總監孫志剛説,“水稻迴圈經濟”産業模式,能使每噸水稻加工增值達700元-800元。既節約了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減少了稻殼對環境的污染,還再生了一種新能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