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故事新的表述

  • 發佈時間:2015-09-10 08:39:06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創造了增長的奇跡。但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大環境下,這種簡單要素投入的發展模式因遭遇困難而變得不可持續。國際上一些人開始説,中國故事要結束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從長期看,經濟增長是由新增勞動力、新增資本和效率提高決定的。而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技術進步,二是制度改革。對於未來的中國,如果不通過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來提高生産效率,單純依靠刺激去追求速度數字的意義並不大。

  所以,當前中國故事有了新的講述方法。一些宏觀指標的大大弱化,是因為我們的目標變得更加深刻和全面。我們更多強調“定力”,意味著今後會從多重視角來評估經濟形勢,對經濟發展品質的分析框架將更加全面合理。實際上,“多重目標”這一概念,包含通過創新驅動挖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提升經濟的活力和效率;也包括實現增長、物價、就業、收入等多重目標協調發展。當前中國經濟的基數已經很大,在此基礎上每增長一個點,絕對數都是很大的。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7%左右增速的同時,新的中國故事將至少更加關注兩類指標:一個是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帶來的經濟內生增長和效率的提高,一個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更趨均衡的民生福祉。

  在追求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升級的道路上,本屆政府進行了諸多努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從另一個指標來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民生投入仍保持持續增長,其增速高於經濟增速,意味著當下的中國經濟更加關注民生。歸根結底,經濟增長不能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我們要追求的是人們生活品質的改善。反過來,民生的改善又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支撐。從趨勢來看,民生領域既可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轉型升級的方向,也將成為經濟實現內生增長的抓手。

  內涵更加豐富的中國故事,今年以來講述得怎麼樣呢?我們看到,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繼續優化,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明顯提高,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0%;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新增長動力正在形成。高技術産業增加值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鐵路機車等增長速度超過50%,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過去兩年連續高增長的基礎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長速度將近40%。民生方面,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6個百分點,收入的增長和更加公平的分配機制的建立,成為消費增長的動力源泉。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4%,遠高於7.0%的經濟增速。就業方面,31個大城市城鎮失業率基本保持在5.1%左右,與近幾年基本一致,沒有出現大的上升。與此同時,企業用工仍在增加,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已經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0%以上。

  人們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其實是不需要擔心的。中國有龐大的人口,中國人的生活水準遠未到優越的階段,這麼多的人要改善生活水準,同時也有這麼多的人執著于創業、創新。在這種自發力量的驅動下,經濟增長的動力是不缺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改革把這種動力挖掘出來。

  新故事的願景固然美好,但用舊套路是講不通的。中國經濟的最大潛力,宏觀上在於改革,微觀上在於創新。新的中國經濟,政策不再是迫於壓力的臨時之舉,而是會在穩定短期經濟增長的同時,注重培植新的增長動力源,既能化解當前矛盾,又有利於長遠發展。過去,穩增長的手段是政府大力投資或釋放流動性,那麼現在,我們穩增長的手段應該轉向市場化的改革,依靠市場力量的創新驅動來穩增長。最近幾年,改革小試牛刀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這也表明加快改革有多麼重要。

  站在這個時點看中國經濟,我們不再看它“長個兒”的速度,而是看它肌肉是否強健,是不是更加均衡和充滿活力。新常態下,風險會逐漸消除,活力會逐漸顯現,創新已有所斬獲,內需潛力仍很大,多姿多彩的中國故事遠未結束。未來的中國故事,將不再是一個高速度的數字神話,而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改革故事,是一個不斷提高效率和活力的新故事。陳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