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礎堅實的中高速增長(經濟觀察·專家談7%)

  • 發佈時間:2015-08-06 04:1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張曉強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實際增長7%,實現了中高速增長。從增長速度看,這是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下取得的,來之不易。從國際比較看,這一增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美國、日本、歐元區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僅在0.8%—2.5%。從增長的絕對量看,約為4000億美元,比2009年我國GDP增長9.2%時的增加量3940億美元還大,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從內涵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動力有所增強。國家統計局發佈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之後,國內外專家和多數媒體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中國經濟增長7%是品質更高的增長、是可持續的增長;中國實現中高速增長,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復蘇。但是,也有一些專家和機構對中國經濟數據提出質疑,認為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中國經濟數據不符合預期;根據以往的經驗,總供給和總需求難以支援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7%的中高速經濟增長與電力、運輸等指標之間也存在不協調的問題。通過對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分析,我們認為,中國經濟上半年實現7%的中高速增長,既有供給面的有力支撐,也受到了需求方面的較強拉動,具有較為堅實的基礎。

  一、上半年經濟增長7%與預期目標相符

  一些專家和機構對中國經濟數據提出質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中國經濟數據不符合此前一些專家和機構的預期。《華爾街日報》撰文認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保持7%的增長速度,超出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期,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14位經濟學家曾對中國二季度GDP增速的預測中值為6.8%。

  預測從來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在經濟臨近拐點時,預測發生偏差的概率往往還會明顯加大。這樣的例子在國外也比比皆是。例如,哈佛大學教授曼昆(N.G.Mankiw)所編著的宏觀經濟學教科書對美國經濟專家和機構20世紀80年代的預測記錄所做的分析,以及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數十年的預測記錄表明,在經濟的擴張期,預測的結果往往要低於實際的結果;在經濟的收縮期,預測的結果往往要高於實際的結果。因此,不能因為實際結果與一些專家和機構的預期不符,就推斷中國經濟數據的品質不高。

  一些專家和機構對二季度中國經濟的預期與實際不相符,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在二季度臨近轉捩點,而這些專家和機構事先對這種轉捩點的來臨預測不夠準確,具體表現就是沒有預測到中國經濟指標在6月份普遍出現好轉。應該指出的是,國內外有些專家和機構通過對先行指標的分析,提前對於二季度中國經濟臨近轉捩點給出了判斷。東北財經大學經濟計量分析與預測研究中心在3月份的一篇分析報告中就曾經指出:“本輪景氣波動的谷出現在2015年2月左右,從2015年二季度後我國月度經濟景氣或將呈現觸底回升態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在4月份所做的一季度經濟分析預測報告中也曾經指出,2015年二季度我國月度工業生産增速有可能呈現觸底回升態勢。

  另外,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2015年1月份觸底後,2—6月份連續回升,3—6月份連續處於50%的榮枯線之上,也對經濟觸底回升給出了信號。

  二、中高速經濟增長得到了服務業的較強帶動

  由於目前中國的季度國民經濟核算主要採用生産法,而中國生産領域的高頻數據主要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因此,專家和機構對中國經濟走勢做出分析判斷,主要依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對GDP進行預測。而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在3、4月份確實比較低,這是導致不少專家和機構對二季度經濟增長預測偏低的重要原因。

  從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二季度經濟企穩回升、實現7%的增長速度,主要得益於服務業的加快增長。在工業生産增速回落的情況下,二季度服務業呈現加快增長的態勢。上半年我國第三産業同比增長8.4%,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增速均加快0.5個百分點。由於中國經濟近幾年連續保持服務業增長快於工業和農業的態勢,第三産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第二産業,2015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為49.5%,比第二産業高出5.8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

  在服務業各領域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幅度高達17.4%。這與上半年資本市場發行和交易量大幅度增長是分不開的。上半年我國證券市場股票成交數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1倍,股票成交額增長了5.4倍,資本市場印花稅增長了5.4倍,境內股票(包括定向增發)、債券籌資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5倍。分季度來看,二季度同比增幅要明顯高於一季度,這是二季度服務業增速較一季度明顯提高的重要原因。

  上半年我國旅遊業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擴大內需的作用進一步顯現。今年1—6月,我國國內旅遊人數20.24億人次,同比增長9.9%;旅遊收入1.65萬億元,增長14.5%。快遞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33.2%,快遞包裹量同比增長達43.3%,均創歷史新高。服務業的加速增長,彌補了工業生産增速回落的影響,發揮了穩定增長、增加就業的積極作用。

  三、中高速經濟增長受到了總需求的較強拉動

  有的專家和機構認為,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産投資、出口額增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説明社會總需求擴張步伐放緩了,經濟增長也應該有所下降才比較合理。我們認為,上述這些分析對影響總需求的因素考察得不夠全面,上半年社會總需求的擴張對經濟增長7%給予了較強的支援。

  一是從消費需求來看,儘管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速輕微下降,但考慮到零售價格漲幅也有所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際增速大體保持平穩。其次,服務消費呈現較快增長勢頭。需要指出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只對應于商品消費的一部分,服務消費也是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現在居民和政府的消費支出結構,服務消費在總消費中至少佔20%。根據前述資料,上半年我國旅遊消費呈現較快增長勢頭,電信業務總量完成10620.2億元,同比增長23.2%,説明通訊服務等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這意味著二季度我國總消費增長沒有減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繼續提升。

  二是從投資需求來看,二季度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確實有所下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有所下降。但對經濟拉動作用較強的若干領域投資增速有所回升,有的保持高位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9.1%,其中交通運輸和倉儲投資同比增長20.9%,達2萬億元;這些領域因所需産品的生産鏈條較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強。

  另外,根據上半年工業企業的經濟指標,我國工業企業的産成品和存貨都在3月底降低到年內最低水準,從4月份開始到6月底,産成品和存貨都呈現逐步增加的態勢,而且二者的同比增長率也呈現小幅提高的走勢,這意味著二季度我國工業企業進入到了補庫存的階段,庫存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投資減速的影響。

  三是從外需來看,儘管我國出口增速確實在下降,但由於受國內需求不旺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進口的下降幅度更大,使得我國的貿易順差在二季度明顯擴大,較上年大幅度增長。2015年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為1612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6391億元增長了1.5倍之多,這也意味著二季度凈出口呈現大幅度增長的態勢,從國民經濟核算的角度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擴大。

  四、中高速經濟增長得益於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有的專家和機構認為,今年上半年7%的經濟增長速度與上年同期相比回落幅度不大,但用電量、貨運量等指標增速明顯回落,用電量、貨運量的低速增長難以支撐7%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指標之間的關係不協調。更有專家和機構認為,這説明經濟增速可能有一定水分。

  直觀看,2014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7.4%,全社會用電量增長5.3%,貨運量增長7.5%;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7.0%,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3%,貨運量增長4.2%;GDP增速與後面兩者增速的變化幅度存在較大差異,上述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

  對此,我們認為,觀察不同種類經濟指標變化之間的關係,不僅要根據經驗關係,還要考慮到新情況,特別是要注意結構變化對不同種類經濟指標之間關係的影響。

  從全社會用電量來看,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率較低,與GDP增長率的差距拉大,同經濟結構的變化有關。因為在我國的電力消費結構中,工業生産所消耗的電量,佔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的70%以上(2014年佔72.3%),工業部門生産每單位增加值所消耗的電量,要比服務業高得多。從三次産業的結構來看,今年上半年由於第二産業尤其是工業生産的增速降低,而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本身會導致全社會用電量增幅的放緩。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2015年上半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0%,與2014年上半年相比僅下降了1.2個百分點,這比用電量增速的下降幅度也要小得多。因此,工業電力消耗增速明顯下降的原因,還需從工業生産結構變化中去尋找。在我國工業的41個細分行業中,電力消耗主要集中于電力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紡織業、金屬製品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等八大高耗能行業。2012年,這八個行業的用電量,佔全部工業用電量的71.4%。2013年,這八個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全部工業的39.5%。也就是説,這些行業用電量的變化對全部工業的影響要明顯大於對工業銷售收入和增加值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生鐵産量同比下降1.3%,粗鋼産量同比下降2.3%。化工行業中,燒鹼産量同比下降1.9%,純鹼産量同比增長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5.1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中,水泥産量同比下降5.3%,平板玻璃産量同比下降4.2%。煤炭行業中,上半年煤炭産量約17.9億噸,同比下降約5.8%;焦炭産量同比下降3.4%。可以看出,除了有色金屬行業的産品産量增速較上年有所加快之外,幾個耗電強度較高的行業,主要産品的産量同比要麼下降,要麼同比增速明顯下降,這是導致今年上半年工業用電量出現輕微下降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我國一些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強度低的産業,2015年上半年增速明顯提高。上半年中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高將近5個百分點;生産積體電路509億塊,同比增長9.2%,産業銷售額為1591.6億元,同比增長18.9%;光電子器件産量達2450億隻,同比增長27.5%。這説明在國家調整産業結構相關政策的影響和市場供求關係的引導下,我國工業生産結構正在朝著降低能源消耗、提質增效的方向進行調整。

  從貨運量的變化情況來看,由於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在進行調整,主要産品産量下降,對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産生了較大影響。根據統計數據,在我國貨物運輸中,煤炭、鋼鐵、金屬礦石等産品的運輸量比重大,2013年曾佔國家鐵路貨物運輸總量32.2億噸的74.5%。但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累計發運煤炭10.2億噸,同比減少1.27億噸,下降11.1%;主要港口發運煤炭3.3億噸,同比下降3.2%。上半年國內鐵礦石原礦産量63490萬噸,同比下降10.7%;鐵礦砂進口45291萬噸,同比下降0.9%。這些因素是導致貨運量和貨運週轉量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但這些因素對經濟整體增速的影響相對較小。

  總體來看,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化確實有一些不太符合過去的經驗,但這些變化更多是由經濟結構的變化引起的,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説明國家引導産業結構調整、把重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品質的政策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並不意味著經濟數據之間的不協調。我們應繼續跟蹤經濟運作的變化,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又要重視並及時發現、果斷處理可能發生的各類矛盾和風險。要加深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認識,並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鞏固經濟運作穩中向好的勢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06日02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