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談“油”色變?大可不必
- 發佈時間:2015-09-10 09:30: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瘦為美”,是今天主流的審美觀念。作為脂肪來源之一的食用油,也因此被很多人有意無意中當成了美麗的大敵。很多朋友甚至“談油色變”,一日三餐避之唯恐不及。
有道是“飯菜一枝花,全靠油當家”,在咱們中餐引以為傲的炒、煎、炸、溜、爆、燜、燉、蒸、煮、烤、烘、煲、焙等數十種烹飪方法裏,除了蒸、煮等少數特例,油都不可或缺。美麗與健康,原本就是一體兩面。脂肪從來都不是身體的“多餘之物”,相反,它是人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不可或缺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也是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
食用油中含有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這些脂肪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所以被稱為“必需脂肪酸”。如果長期刻意地少吃甚至不吃油,就容易造成必需脂肪酸不足,進而導致營養失衡,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例如生長遲緩、皮炎、皮膚粗糙、發質磨損等。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係教授馬冠生建議,吃油要多樣化選擇,單一用油不健康。“長期食用單一油種很難做到脂肪酸的合理搭配攝入”,應實現多樣化合理搭配。對於一些高血脂或肥胖的人群,要注意減少部分脂肪的攝入量。
比如,橄欖油適合涼拌,不適合炒、煎、炸;花生油適合一般煎炒,大量煎炸時就得用棕櫚油。很多科學研究結果表明,棕櫚油作為一種完全符合人體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適量攝取可改善食用油攝入的多樣性,精煉棕櫚油含有豐富微量營養素,如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等,紅棕櫚油含有豐富類胡蘿蔔素,可作為維生素A源。而且,棕櫚油的油脂穩定性好,極少産生油煙或有害物質,特別適合食品生産。
總之,每一種食用油的成分各不相同,口味千差萬別,適用領域各有所長。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健康需求,將幾種食用植物油和動物油交替搭配使用,營養會更為均衡。“混搭”才是選擇食用油的王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