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江安:長江第一縣 生態新港城

  • 發佈時間:2015-09-09 00:31: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林星廷 段曉娟  責任編輯:羅伯特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道出了“詩仙”初出四川時對家鄉山水的依戀之情,這裡的“清溪”即在唐代的江安縣境內。江安在那時已經是通江達海的重要港口。

  有著“萬里長江第一縣”之稱的江安,位於四川三市(宜賓、瀘州、自貢)之交,不僅是川南經濟區的重要紐帶,更是成渝經濟區的重要支點。在四川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中,江安以打造“沿江經濟帶三産互動、城鄉統籌示範縣,長江上游生態産業文明示範縣,全域開放示範縣”為戰略定位,以“工業強縣”核心戰略為主導,以“項目推進”為抓手,加快構建“一中心、五基地”,著力打造長江上游生態宜居魅力港城,建設四川經濟強縣,在全省夯實底部基礎戰略佈局中率先崛起。

  “山川土地特美,蠶桑魚鹽家有焉”

  江安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秀美,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鐘靈毓秀。始於東晉穆帝永和二年(西元346年)建縣漢安縣,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取江陽、漢安各一字,易名為江安縣,古有“山川土地特美,蠶桑魚鹽家有焉”之譽。

  江安境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館,是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對外開放城市、革命老區縣和四川省四十個旅遊重點縣之一。因這裡盛産夏橙、臍橙,享有“中國夏橙第一縣”的美譽。

  江安自古就有豐富的竹資源,竹産品加工歷史悠久。江安竹工藝馳名中外,堪稱中華奇葩。竹象牙——江安竹簧早在1919年就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5枚金獎。因此江安竹簧工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江安擁有以“仁和百竹海”為代表的豐富的竹資源,竹林面積近50萬畝,年産雜竹數十萬噸。江安的竹工藝品久負盛譽,特別是以楠竹製作的竹工藝品和竹裝修産業早已聞名全國,享譽海內外。江安的竹工藝品至今已發展到從書籤扇墜果盤筆筒到桌椅幾案大型壁畫乃至室內全竹裝修室外建築等傳統工藝與現代意識相結合,獨具竹文化內涵的竹工藝製品,擁有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編、竹傢具、竹建築等七大類上1000個花色品種。

  因為有了長江的繁華水運,江安的竹工藝也因此得以揚名海內外。鼎盛時期,全國一半以上的竹筷是由江安生産。大江大河文化更是鍛造了江安人海納百川、包容開放、勇於開拓的獨特氣質。在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時刻,江安人熱情接納了從重慶撤離後沿江而上的國立劇專師生們,讓中國的戲劇文化在這裡得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歷經千年的風雨洗禮,江安正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崛起于長江上游。漫步江安城區,一片片綠地芳草萋萋、綠樹成蔭;一條條寬敞大道,引領縣城南北拓展,東西延伸;一座美麗、大氣、舒適、宜居的生態城正拔地而起。

  打造川滇黔結合部暢通第一縣

  2013年6月3日,隨著宜瀘渝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江安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江安與宜賓、瀘州、成都、重慶的距離大大縮短了。這條高速公路不僅給江安縣新城發展帶來機遇,更對加快沿江經濟産業帶開發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江安經濟社會發展,迎來新一輪歷史機遇。

  而正在修建的成貴高鐵,是江安人民的另一個期盼。通車後,江安便會融入成都、重慶、貴陽三地的1小時經濟圈。

  時光追溯到2008年底,宜賓港志城作業區開工興建,江安38公里長的長江岸線資源也隨之提升價值,目前已成為宜賓港優質港口。

  一個又一個交通項目落地江安,一次又一次機遇“中意”江安,對於準備充分的江安人來説,大機遇意味著大發展。

  江安快捷暢通的交通網路躍然眼前—— 以公路為綱加快“三網”建設,即高速路聯網工程建設、幹線公路網建設和農村公路網建設。全力鑄造好江安交通的脊梁、打造好江安交通的“心臟”。

  到2015年,完成工業園區連接公路36公里、縣道及旅遊公路170公里、鄉鎮連接公路400公里、橋梁46座、村道通達工程1000公里和暢通工程1005公里的建設,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社社通公路、村與村之間無斷頭公路的目標,形成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以港口為媒加快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長江航道“三級升一級”標準建設,到2020年以前,使江安港進一步融入長江上游集裝箱、散貨聯運網路,為江安真正成為長江上游物流集散地奠定堅實基礎。

  以站場為紐加快客貨運輸體系建設。到2015年,在小壩新區建成二級客運總站1個、公交首末站1個和物流貨運站(場)1個,另建成農村客運等級站3個、農村客運招呼站300個、農村快運收貨點17個,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轉机集散“無縫”銜接,鄉鄉有等級客運站和快運收貨點、村村有客運招呼站,鄉鎮、建制村客運通達率達100%。

  “打造川滇黔結合部暢通第一縣”,正成為江安人指日可待的目標。

  一座生態港城正在崛起

  “這裡經常舉辦體育比賽,我們沒事都來看看。”80歲高齡的賴翔龍身體倍兒棒,每天都會邀上三五好友到江安縣體育中心鍛鍊身體,觀看比賽。總投資7500萬元、佔地80畝、可容納3000余觀眾的江安體育中心,不僅成了老百姓健身的聚集點,也是江安提升城市幸福感的具體體現。

  “考慮到老百姓居住舒適,縣城的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我們請到了深圳建築設計總院城市規劃院設計,按照市級城市的標準為江安的城市建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和規劃管理依據。”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人介紹説。

  城市的美麗在於科學規劃,一系列大手筆措施隨之而動:江安縣城新建濱江路、南屏大道、繞城公路、學府路、夕佳大道,縣城“五橫二縱”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和縣城“五橫二縱”城市骨架遙相呼應的淯江、華夏、南屏和長江大橋等10個休閒文化廣場,川南一流的縣級體育館城市建成使用,城市功能得到極大提升。

  在《江安縣總體規劃》中,江安的功能定位主要分為四個區域,包括舊城、小壩新區、江北新城、陽春工業區。

  (下轉第六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