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隻小龍蝦演繹的市場傳奇

  • 發佈時間:2015-09-08 17:31:5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外來生物,變形為農業、工業、服務業的三棲“明星”;一隻稻田“害蟲”,催生出了6家億元企業、數十個産值千萬的企業、解決當地上十萬人就業。從種植、養殖,到加工、貿易,再到精深加工,層層多贏、環環增效。在土地細碎、成本高企、勞動力短缺、污染等不利因素的掣肘下,我國現代化農業如何破局發力?“中國小龍蝦之鄉”湖北潛江書寫的市場傳奇,或許可資鏡鑒。

  “蝦稻共作”展現民間創造力

  8月初的積玉口鎮,稻香沁人心脾,這裡是“蝦稻連作”的發源地。寶灣村54歲的劉主權遇到了一個難題,去年包的地,今年農民問他要回去。“因為種稻養蝦一年比一年賺錢,小龍蝦越來越火!”劉主權説。

  不過,這個“難題”算得上是劉主權自己給自己出的。

  上個世紀90年代,小龍蝦在農村盛傳為外來“害蟲”。“夾斷秧苗的根,尤其是把田埂打洞,保不住水,很讓人頭疼。”劉主權説。

  2000年10月,劉主權大膽地嘗試了稻田養蝦。“先養蝦子,然後再種水稻,蝦稻連作兩不誤。”他低價買了150公斤野生小龍蝦放進稻田,到第二年春季水稻種下去的時候,他已收穫了1500公斤小龍蝦,賣了5000元錢。

  “蝦稻連作”成功了,劉主權被稱為“中國蝦稻連作第一人”,從此“一水兩用、一地兩種”的種養模式在江漢平原流傳開來,走向全省。

  過去的農田害蟲成了生財致富寶貝,如今四季多水的冷浸低産田成了“聚寶盆”,一地難求。

  2006年,湖北省委把蝦稻連作模式寫進“一號文件”,在全省大力推廣,使湖北一躍成為了世界小龍蝦養殖中心,並成就了“世界龍蝦看潛江”的美譽。

  潛江市委書記張桂華説:“來自民間的智慧和創造力,最符合自然和市場規律。小龍蝦15年來的發展經歷驗證了這一點。政府要做的就是尊重和保護民間創新,為它們創造更好的條件與環境。”

  創新沒有終點,探索不曾停止。2010年4月前後,由於持續低溫陰雨,許多小龍蝦規格不達標,但是馬上要插播水稻,蝦農們不得已只能低價甩賣。“蝦”“稻”的岔口矛盾如何破解?

  潛江市水産局總工程師陶忠虎帶著農村養蝦能人、水産技術員開始摸索。2011年,在潛江後湖農場張家窯分場,建立“蝦稻共作”養殖模式實驗基地。通過反覆比較試驗,養蝦的稻溝由原先的1米寬、0.8米深小溝,改挖成4米寬、1.5米深大溝,最終實現種一季水稻,養兩季蝦子。“到插秧的季節,就排水,蝦子自然到大稻溝裏;秧苗長到一定程度,再灌水,蝦子又可以享用稻田的天然餌料。有了大稻溝,一年可以養兩茬蝦,畝均經濟收益從原來‘蝦稻連作’的1200元增加到4000元,翻了兩倍多!”陶忠虎説。

  潛江小龍蝦的名氣,正是因為“蝦稻共作”的生態種養模式。“小龍蝦被稱為‘動物荷花’,生存在清水裏,污水環境裏呆不下去。最重要的是,養蝦的稻田不能施用化肥和農藥,要打藥也得是人都可以喝的生物農藥。”積玉口鎮水産技術中心主任姚述坤説,因此“蝦稻共作”模式裏的小龍蝦營養安全,稻穀也是無公害的綠色産品,生態和經濟價值雙贏。據了解,當地一斤“蝦稻”賣到了9元一斤,是普通稻穀價格的3倍多。

  來自潛江市農委的數據顯示,今年該市生態種養的小龍蝦面積達到28萬畝,超出全市耕地面積的1/4。截至目前,小龍蝦産量達到4.5萬噸,預計全年達6萬噸以上。張桂華表示,在農産品價格下跌和經濟形式總體不樂觀的背景下,近兩年來小龍蝦逆勢上漲,讓農民連年增收,今年農民每人平均較去年又增加1000元。

  “紅”遍內外遵循市場決定力

  8月12日一早,潛江市總口農場關口分場農民張立成拉著幾十斤小龍蝦,來到城區小龍蝦交易中心出售。他今年是第一年養蝦,實行蝦稻共作,多的一天要賣千把斤,少的六七十斤,眼下接近收尾期,出蝦不多了。

  在今年6月的旺季,記者在交易中心看到的則是另一番景象。天微微亮,潛江市以及臨近縣市的蝦農陸續趕來交售小龍蝦,數十上百的收購商在這裡一字排開。市場上,人聲鼎沸,火爆異常,空氣中瀰漫著小龍蝦又鮮又活的氣味。這裡的負責人姜友余告訴記者,高峰期每天的成交量達到5萬斤。

  40歲的張立成今年第一次養蝦,他告訴記者,後悔自己搞晚了。記者問,如果農民家家都養蝦,會不會市場不好?他擺擺手説,不會!“潛江的小龍蝦,不是賣湖北,是賣給全國,賣給全世界。”

  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潛江小龍蝦養殖協會會長姜友余説,一隻小龍蝦,已經有了自己的市場地位。每年從4月到10月的半年時間,它都是大江南北餐飲市場的明星。“生活水準的提高,小龍蝦烹飪口味的多樣,征服了南北口味,市場潛力非常大。”

  在江浙滬、兩廣、京津、兩湖、雲貴川等地區,每到夏秋兩季,小龍蝦就掀起一股消費風潮,成為城市裏大街小巷的餐館酒店餐桌的“時令美食”,一些小龍蝦主題餐館幾乎天天爆滿、一桌難求。去年以來,潛江小龍蝦還先後與天貓、京東、一號店等平臺合作,更讓小龍蝦搭乘上電商快車。

  潛江市多家小龍蝦加工企業,在京東、淘寶、一號店等電商平臺上推出小龍蝦套餐,“肉多、個大、品相好”的潛江小龍蝦,兩天順豐送全國,網購數量幾乎直線上升。

  在今年6月底舉行的“淘寶首屆國際龍蝦節”上,6萬斤潛江小龍蝦4天之內被搶購一空。這次活動的策劃方武漢蜂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葉飛説:“小龍蝦的電商市場出乎意料,因為是烹飪好的熟食,消費者食用非常方便,一推上網,就一蝦難求。”

  除了遠銷省外,潛江當地政府把小龍蝦與短途遊結合,向周邊城市推廣龍蝦美食旅遊線路。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劍雄告訴記者,每到吃蝦季的週末,漢宜高鐵的潛江站幾乎成了終點站,火車一過潛江站,再往前車廂裏就沒幾個人,都在潛江站下了。

  8月初,在去往潛江的高速公路上,在高鐵站、在潛江小城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關於吃小龍蝦的促銷推廣活動。“憑高鐵票吃小龍蝦打五折”“充值加油卡送小龍蝦”等等,為這座旅遊資源不算豐富的城市吸聚了大量人氣。

  小龍蝦的市場傳奇不止於此,真正讓它名聲大噪的是出口創匯明星。近年來,潛江小龍蝦爬上了歐美餐桌。在歐洲市場上,潛江小龍蝦的市場佔有率達到60%。截至目前,小龍蝦出口創匯已達到1.1億美元。張桂華説:“這個成績來之不易,也相當不錯,因為當前外貿形勢並不樂觀。”

  從生態種養到培育餐飲市場,小龍蝦産業成為農民增收、解決城鎮就業、繁榮服務業的“金疙瘩”。然而,隨著市場的普及、消費體量的增大,小龍蝦産業面臨一個大難題:整個蝦身能吃的部分只有20%,剩下的蝦殼、蝦頭等“廢物”佔到80%。據潛江水産局介紹,小龍蝦加工後,全市每年産生廢棄蝦殼數萬噸,這些廢棄物往往是一棄了之,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蝦殼並不是廢物,相反是非常有價值的工業原料。”張桂華説:“如何精深加工利用是一篇大文章,可以實現一二三産聯動。”為此,潛江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帶著企業家到江浙一帶考察如何利用蝦殼等廢棄物。

  據介紹,甲殼素是從蝦殼、蟹殼裏提取的天然生物高聚物,是一種再生資源,廣泛地應用於醫療、紡織、印染、化工、造紙、食品、化粧品、農業、環保等行業,可以生産出高附加值的産品。

  一隻稻田裏生長的小龍蝦,最終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高科技産品。華山水産從生産加工食用小龍蝦起家,最終將産業鏈延伸至高新科技的工業領域,打開了從農業到工業、從低端到高端、從閉環到迴圈經濟的嶄新局面。

  小龍蝦成為潛江這個農業大市的發展“牛鼻子”,演繹的市場傳奇,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現代農業道路,給當地帶來了多元化、立體式的發展。隨著與旅遊、文化等産業的深度“接駁”,小龍蝦還將為未來潛江帶來更多可能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