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合股養蝦 分戶種稻──湖北潛江市蝦稻共作的“統分智慧”

  • 發佈時間:2015-04-21 15:37: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武漢4月21日電(記者黃艷 俞儉)穀雨這天清晨5點,“垸長”潘芝金、代萬美一吆喝,“合股養蝦”的10位農民來到三角尖垸田間捕蝦。經過一個半小時作業,捕獲了50多公斤小龍蝦。蝦販張老四早早等著收購,一共賣了2000元,當時就分到各人手中200元。

  70歲的劉寶財告訴記者,今天收的蝦不算多,又是星期一,價錢不算高。不過,自4月初以來,每天有兩三百元進賬。

  這10位農民是湖北潛江積玉口鎮古城村七組村民,10年前,他們自發摸索出“合股養蝦、分戶種稻”的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在當地得到推廣與發展。

  田間養小龍蝦在潛江已有15年曆史,而“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在2005年前後逐漸興起,蝦肥稻香,養上兩季小龍蝦,每畝可增收一兩千元。

  潛江市水産局産業科負責人周浠説,“蝦稻共作”一般需要幾十上百畝成片作業,稻田四週挖一圈兩三米寬的環形水溝,通過排水降低水位,讓蝦子自動回到水溝,田裏就可以插秧。待到秧苗長壯實,再灌水升水位,蝦子就和水稻共生了。

  三角尖垸120畝田特別適合養蝦種稻,但分散在10戶農民,多的有20畝,少的才五六畝,田塊大小不一,田埂交錯,推行“蝦稻共作”比較困難。

  “合股養蝦、分戶種稻”模式的牽頭人劉寶財説:“田挨田、埂連埂,沒法達到排水灌水的要求。我家一排水就進到他家去了,除非把田統起來。”

  於是,劉寶財找到垸子裏其他九戶村民商量把地“統”起來,大家一拍即合。他們將120畝田改造統成一塊,沿著內周挖蝦溝,10戶人家統一養殖小龍蝦,不管田多田少全部都“均股份”:平均投入、平均分紅、均擔風險。

  每年生産經營管理由兩個“輪值”的農戶説了算,輪值的農民叫“垸長”。“下蝦苗、排灌水、耕整土地,插秧、上肥等等,垸長組織大家一起搞生産。”劉寶財説,兩名“垸長”每年從小龍蝦收入中各支500元辛苦費。

  這種統分經營收到了很好效果。劉寶財告訴記者,去年三角尖垸小龍蝦純收入13.8萬元,每戶分到1.38萬元。水稻生産也因為小龍蝦養殖“升值”了。

  “養殖小龍蝦不能亂施農藥化肥,種出的水稻比普通稻每斤貴四五分錢,産量也不低,每畝地1300多斤。”農民代萬清説,他家去年水稻純收入2萬多元,加上小龍蝦的分紅,收入4萬元。

  “這個錢在農村生活得很好,我一個60多歲的老頭子,不僅不要兒女養老,還可以補貼孩子。”代萬清説著,笑得合不攏嘴。

  古城村村委會副主任張義權説:“合股養蝦、分戶種稻”體現了農民的智慧,不僅古城村12個村小組紛紛效倣,還在積玉口鎮推廣開來。“統有統的需要,分有分的理由,真正做到了統分結合,靈活經營。”潛江市水産局局長吳洲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