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正研究制定智慧製造發展戰略
- 發佈時間:2015-09-08 10:1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證券網訊 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接受財經雜誌專訪,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智慧製造發展戰略,編制智慧製造專項規劃;推動傳統裝備智慧化改造和升級,分行業制定傳統裝備智慧化改造路線圖,組織開展重點行業智慧車間、智慧工廠試點,培育一批樣板企業並組織推廣行業應用示範。
同時,工信部將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研究制定工業網際網路網路架構方案,開展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
另外,將鼓勵發展基於智慧産品的線上服務,組織開展裝備製造企業服務化轉型試點示範。
苗圩還透露,推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國産中國,將制定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年度計劃,並將組織戰略諮詢委的專家們動態發佈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綠皮書,經領導小組會議審定後執行,每兩年更新一次。
安信證券認為,我國製造業實現自動化及智慧化是大勢可趨,智慧裝備下游應用領域加快拓展。看好三類企業:一是強大的自動化背景及整合能力的公司;二是依託大的行業應用背景類的公司;三是突破核心零部件技術的公司。
未來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持續提升,內資企業整合能力持續提升,優勢明顯。安信證券維持智慧裝備行業“領先大市-A”的評級,重點推薦機器人、匯川技術、上海機電、巨星科技、豪邁科技等個股。
以下為專訪全文:
苗圩:創新是建設製造強國的核心力量
編者按:在全球主要大國近年來紛紛高度重視製造業、並用新技術重塑製造業的背景下,2015年5月,中國政府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該綱領將製造業定位成“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提出了建設製造業強國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15年-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2025年-2035年,達到製造強國陣營的中等水準;第三步,2035年-2049年,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産業體系。
《中國製造2025》,就是這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是未來十年指導各級政府相關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宏圖大略如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製造強國的夢想如何才能成真?
近日,《財經》記者專訪了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工業和資訊化部是《中國製造2025》的牽頭起草單位,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也設在部內,苗圩則是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領導小組組長,是國務院副總理馬凱。
創新是建設製造強國的核心
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把創新打造成推進製造強國建設的核心力量
《財經》:今年以來,中央和國務院連續發佈了幾個指引改革創新和産業升級的重要文件,3月的《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5月的《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7月的 《“網際網路+”行動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在您看來,這些文件中體現出來的理念和思路,跟過去有何不同?這三份文件有何邏輯關係?
苗圩: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是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政府新思路、新觀念在具體領域的體現。
與過去相比,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更加突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更加突出創新驅動。《若干意見》強調創新在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國製造2025》把創新擺在製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導意見》提出以融合促創新,最大程度匯聚各類市場要素的創新力量,推動融合性新興産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和新支柱。
二是更加突出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中國製造2025》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戰略支撐和保障,努力破除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決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層次矛盾,激發市場活力;《指導意見》則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對資源的逆向重組作用,倒逼相關産業領域加速變革。
三是更加突出人才為本。人才強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保證”。《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堅持人才為先的發展思路;《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要加快培育製造業發展急需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製造業人才隊伍。
從三者的邏輯關係來看,《若干意見》是體制機制層面的保障,是對工業發展制度環境的建設,是製造業發展的基礎;《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是對製造業重點領域和任務的謀劃,是製造業發展的核心;《指導意見》是對製造業發展方式和途徑的指引,是製造業發展的手段。
《財經》:《若干意見》中,提到“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在您看來,就政府而言,制約創新的最大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是什麼?
苗圩: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但目前我國企業創新能力依然薄弱,許多領域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企業尚未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
“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就是要把創新打造成為推進製造強國建設的核心力量。
要完善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強化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製造業創新網路。
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力爭在積體電路、新一代行動通訊、大數據、智慧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更加注重“四基”發展,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及産業技術基礎方面不斷提升其發展水準。
要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機制,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
三種自主創新模式各有所用
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太裝備等産業應加強原始創新,高端裝備、鋼鐵、石化、輕工等産業應加強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財經》:幾份文件均強調,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具體到《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的任務,政府怎樣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實施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政府打算為此投入多少資金?資金怎樣使用才能最有效率?
苗圩:目前,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仍未真正確立。
《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製造業創新網路,建立市場化的創新方向選擇機制和鼓勵創新的風險分擔、利益共用機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援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充分吸納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決策和實施。發揮行業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礎作用,攻克一批對産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成果轉化。
在資金投入模式方面,將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創新財政資金支援方式,逐步從“補建設”向“補運營”轉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財經》:一般認為,自主創新有三種模式: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時,政府該如何引導三類創新?哪些行業,應當把重點向自由創新傾斜?哪些行業,比較適合後兩種創新?
苗圩: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形式。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援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中國製造2025》突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主線兼顧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新興産業方面,要求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增材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産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
傳統産業方面,支援重點行業、高端産品、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優化産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製造、工藝、管理水準,促進鋼鐵、石化、工程機械、輕工、紡織等産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圍繞兩化融合、節能降耗、品質提升、安全生産等傳統領域改造,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提高企業生産技術水準和效益。
對具有顯著優勢的領先型産業、新興産業、前沿産業,應當重點向原始創新傾斜,鼓勵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佔領産業競爭制高點。
對於追趕型産業以及傳統産業,我們更多地要鼓勵採用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縮短與先進水準的差距。
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中,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太裝備等産業應加強原始創新,高端裝備、鋼鐵、石化、輕工等産業應加強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新工業革命的本質
資訊通信技術與各産業領域的技術融合創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推動生産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變化
《財經》:在“‘網際網路+’協同製造”部分中,《指導意見》提出了多個目標:發展智慧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提升網路化協同製造水準、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工業和資訊化部是該領域的第一牽頭部門,不知您對推動這項工作有何計劃?
苗圩:當前,工業和資訊化部在推動“網際網路+”協同製造方面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發展智慧製造。加強智慧製造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智慧製造發展戰略,編制智慧製造專項規劃。組織實施智慧製造專項,支援智慧製造裝備和産品創新發展,繼續推動國家智慧家庭應用示範基地創建,推動智慧網聯汽車、智慧穿戴、服務機器人等新型智慧終端産品研發和産業化。推動傳統裝備智慧化改造和升級,分行業制定傳統裝備智慧化改造路線圖,組織開展重點行業智慧車間、智慧工廠試點,培育一批樣板企業並組織推廣行業應用示範。
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研究制定工業網際網路網路架構方案,研究提出適應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IPv6地址編碼規劃,構建面向智慧生産線、智慧車間、智慧工廠低時延、高可靠的工業網際網路試驗床,開展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
二是培育新型生産模式。培育發展開放式研發組織模式,推動數字化、網路化設計工具在企業産品研發設計中的應用,加快構建用戶深度參與、産業鏈高度協同的新型研發體系。發展新型生産製造模式,開展網際網路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物聯網創新應用試點,培育基於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服務新方式。
三是提升網路化協同製造水準。研究制定工業雲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繼續開展工業雲創新服務試點,加強工業雲平臺建設和培訓推廣,推進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等製造資源的開放共用。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路建設工程,鼓勵電信企業和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打造開放共用的資源平臺。建設一批智慧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為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網際網路應用提供基礎設施、軟體支撐、網路安全、數據存儲等應用服務。
四是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鼓勵發展基於智慧産品的線上服務,組織開展裝備製造企業服務化轉型試點示範,發展面向用戶需求的産品監測追溯、遠端診斷維護、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線上服務新模式。培育面向交易的服務新業態,鼓勵企業基於産品智慧化、供應鏈線上化的信用資訊挖掘,探索開展信用銷售、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新業務。鼓勵大型製造業企業將資訊技術、物流、金融等優勢業務剝離,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服務。
《財經》:目前,製造業正在發生新革命,工業4.0、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平臺、智慧製造等概念都在流行,許多企業有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之感。在您看來,這些時髦概念背後的實質是什麼?企業該如何根據自身情況來應對這些最新趨勢?
苗圩:這些概念的實質是以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不斷涌現為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特別是資訊通信技術與各産業領域的技術融合創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推動生産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變化。
事實上,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推動網際網路在研發、生産、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降低了生産成本,提高了産品品質,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並且,在此方面我國仍然大有可為。
一方面,以智慧製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所謂智慧製造就是要研發出一批智慧化的産品。比如説現有的工業機器人只是程式控制的裝備,下一代機器人是應該具有一定的“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比如説有一個人如果誤操作了,很可能被機器人傷到。如果將來在機器人身上實現人工智慧,那麼它發現附近安全距離內有人的話就不會去操作,這就是智慧化産品的標誌。另一方面,通過智慧化或者説資訊化的生産過程,可以實現全流程的優化,各個環節被監控,可以大大降低不良産品率,順應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趨勢,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
我們還要在企業層面建立起工業網際網路或者叫物聯網。
現在人與人之間已經可以做到資訊的無縫銜接,實時的交流和共用。將來可以在四個維度,即物和物、物和人、人和物、人和人之間做到資訊的充分交流和共用,這將深刻影響到企業的生産經營模式。
行動綱領如何落地
《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涉及多個部門,如何真正實現部門間政策資源的聯動,仍需進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財經》:不少人擔心,雖然文件寫得非常棒,但如果沒有靠譜的落實機制,那文件也就是説説而已。在您看來,從文件到行動,從行動到成果,樂觀和不樂觀的因素分別有哪些?
苗圩:樂觀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上,各方對製造強國認識達成了共識。在工業和資訊化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制定《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廣泛徵求並採納了有關部門、單位、企業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7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製造2025》省部級專題研討班,進行了系統學習,進一步統一了認識。
各地積極性也很高,江蘇、福建等地已經制定實施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行動方案或實施意見等,這將會極大地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有效落實。
二是組織保障上,組織實施機制已經建立。在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中國製造2025》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將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做到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共同協商,統籌推進製造強國建設,提升決策品質。在中央和地方聯合推進方面,正在建立部省聯動機制,可更多地發揮好地方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具體工作上,執行的針對性較強。《中國製造2025》是製造業未來十年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要考慮製造業的整體佈局,但又不能面面俱到。為此,《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等9項主要任務,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慧製造、工業強基等5項重大工程,1+X規劃體系編制工作,使得推進製造強國擁有具體的工作抓手。
不樂觀因素也有三個:第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為追求經濟規模和增速,各地區有可能出現一哄而上盲目佈局的局面,對有序推進製造強國建設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二,從製造業發展規律看,推進製造業由大變強需要政府在支援手段、社會化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入持續的政策創新,這需要一個不斷探索、試錯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於求成。第三,《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涉及多個部門,如何真正實現部門間政策資源的聯動,仍需進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財經》:在《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的結尾,也提到要“建立《中國製造2025》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價機制,完善統計監測、績效評估、動態調整和監督考核機制”。這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實施保障機制,該機制具體如何建立,您能否談談您的想法?
苗圩:相關各方能否落實和執行好,是《中國製造2025》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之處。在這方面,基本的工作方法是把戰略變成規劃,把規劃變成計劃,把計劃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實在效果。
推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有幾個方面要注意:一要制定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年度計劃。在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提出年度工作重點的基礎上,明確工作目標、具體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部內也制定了工作計劃,明確具體目標和時間要求,按分工抓好落實。加強對年度工作計劃執行的跟蹤、督促和檢查。我們將建立定期資訊報送機制,及時了解重要工作進展情況,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提交領導小組審議。組織戰略諮詢委的專家們動態發佈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綠皮書,經領導小組會議審定後執行,每兩年更新一次,在技術層面上做到及時調整和修正。
二要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加強工作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點工作進展定期向領導小組及國務院領導彙報。及時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實施情況進行執行情況評估,既包括全面的總體評估,也包括專題性、重點領域的評估,結合新的發展形勢和評估結果,對《中國製造2025》的總體目標、重點領域發展目標、戰略支撐保障等進行及時調整。
三是建立重大産業工程佈局工作機制。對各地規劃、工程的落實進展統籌協調。選出基礎紮實、條件好的地區和企業,承擔相關重點任務,為全國作出表率、樹立標桿;在一些關鍵領域我們還要完善機制,實現競爭擇優,避免一哄而上,盲目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