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年輕一代顛覆餐飲業要靠踏實成長

  • 發佈時間:2015-09-08 07:3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夢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辣子紅油汪在裹著亮湯的滾圓米粉上;豬肉夾在雪白熱饃中滲出滷汁;飛馳的藍色或橙色的快遞保溫箱內,雞翅或小龍蝦靜靜地待在塑膠盒子內,正在駛往深夜裏某只寂寞的胃……關於吃的故事,每時每地都在發生。

  無論是北大碩士賣的“伏牛堂米粉”、程式員創辦的“西少爺肉夾饃”還是剛獲得了鉅額F輪融資的“餓了麼”、爭議中不斷擴張壯大的“黃太吉煎餅”,餐飲業正在迎來一批全新的面孔。

  “我們要找的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也就是80後和90後。”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在9月6日啟動的首屆全國餐飲産業青年創業創新項目選拔賽媒體溝通會上説,“整個行業都在尋找更良好的方向。”據了解,這是國內首次由行業協會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餐百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

  吃,是發生聯繫的方式

  “我做酸辣粉是玩兒出來的。”“王辣辣酸辣粉”創始人王辣辣説。這個深圳姑娘在泰國3個城市的酸辣粉店,大眾點評上點評總評分在4.5以上,常作為中國青年泰國旅遊的地標出現在各種攻略上。接受電話採訪時,這個連續創業者正顛簸在雲南的山間公路上,為自己的第三個創業項目奔忙。

  兩年前,王辣辣在泰國旅遊,幾天的檸檬汁、香茅、冬蔭功吃下來,“中國胃”的新鮮感逐漸褪去,在陽光燦爛的清邁街頭,她突然想:要是有一碗酸辣粉吃就好了。

  在泰國的中國遊客雲集,出名的中國館子卻沒有幾家,她的渴望並不是特例。王辣辣決定:開一個酸辣粉店吧。

  “我一旦下決心做什麼事情,就特別專注,一定要做好。”王辣辣請了一位微信上認識的好友——一位上海知名廚師幫忙。兩人商量後,立即飛往酸辣粉之鄉重慶會合,開始了走街串巷瘋狂品嘗酸辣粉之旅。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樣,酸辣溜滑的口感不斷衝擊,團隊裏的姑娘小夥兒都“快吃吐”了。吃完了,就在重慶當地一位開火鍋店的朋友家的灶臺上,買當地的食材,邊吃邊研發。

  王辣辣確定絕對有幾百碗酸辣粉下肚,奇怪的是,自己不但沒反胃,直到搭上返程飛機,她還在遺憾:要是能再多吃一碗,多嘗一種味道就好了。

  通過這幾百碗酸辣粉的積累,他們調配出了自己的酸辣粉配方。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學習。王辣辣找了家酸辣粉館子,用人家的材料,開始練習一批一批製作。每做好一批,她就端著小塑膠碗,攔住來往的路人:嘗嘗吧,給點建議?不知道多少塑膠碗後,這個姑娘掌握了味道,並將它帶到了泰國。

  和很多年輕團隊一樣,王辣辣酸辣粉團隊是一群“很好玩、很有趣”的人。清邁的店長是位年輕的中國留學生。他嫌店裏小黑板上的宣傳畫難看,自己挽袖子換了,驚艷了所有人,就此成為員工,後來乾脆留下來長期工作了。普吉店的店長則是從北京一家外資醫院辭職來賣酸辣粉的,他希望趁年輕能在世界各地工作一圈兒。

  線上的好口碑幫了這個品牌大忙,連鎖店一家家開起來。大眾點評上的100多條評論裏,多是去泰國旅遊的年輕人順著網上陌生人的好評找到了這家居於鬧市的小門臉。樓下紅色的招牌上中文很顯眼:連吃幾頓泰國菜快崩潰?快到二樓解救你的胃,回家聊天歇腳喝口水。“回家”是粗體放大的。

  王辣辣是個愛吃也很會吃的姑娘,她還記得在北京一家老字號烤鴨店吃飯時,被對方用三門爐子烤一隻鴨的不同部位,追求口感的極致所感動。但她覺得,百花齊放的時代已經到來了,受眾的需求並不只停留在口味上。

  “我覺得吃是一種生活方式。口味好是餐飲的一個基本之道,但不能是唯一的亮點。此外,吃這件事可以讓人和人連接和交流。因此,餐飲讓大家有一種美好的體驗,是更重要的。”王辣辣説。

  不要將思維局限在開飯店上

  王辣辣就是姜俊賢要尋找的新力量的代表之一——“年輕”“思想新”“有闖勁兒”。

  “這幾年,我們看到許多年輕的餐飲公司迅速地成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投資。説實話,這是讓我以及我們所在的行業都非常驚訝的。”姜俊賢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思路是不是也要改一改,不能只在廚房裏埋頭炒菜了。”

  在姜俊賢看來,吃,一直以來就是件大生意:“你不可能每天都買衣服,但你一日三餐都得吃飯啊。”

  他介紹,2015年,全國餐飲業的營業額達到了17597億元,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這也是這個行業的增幅自2010年以來首次超過社會消費品總額的增幅。而在這個蓬勃的市場中,新變化正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不斷發生。

  此外,餐飲有著長長的産業鏈。這位曾帶領北京全聚德集團公司登陸A股的老餐飲人還記得,世界禽流感病例被發現的那段時間,餐飲生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等到疫情平靜,他們發現,許多上游的鴨子養殖戶都因為沒有銷路而轉行了。在網際網路時代,牽連萬千的“吃的事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O2O外賣、智慧餐廳、食材電商……

  “傳統行業要不就被人顛覆,要不就自我涅槃。”北大縱橫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王璞説,“我們不要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餐飲行業需要自我涅槃。”

  在他看來,餐飲業裏,一頭是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一頭是佔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小的獲得扶持,大的再上臺階,都非常困難。他給大企業的藥方是開始參股和投資,用自有品牌經營一個資本平臺,幫助小微餐飲業,同時成為一支航母艦隊。“這是兩頭都受益的合作”。

  王璞所在的北大和姜俊賢所在的中國烹飪協會都對這次的大賽寄予了厚望。在參賽要求中,他們強調;只要80後、90後;不要將思維局限在開飯店上,歡迎整個産業鏈上的不同創新。

  網際網路思維以外的踏踏實實

  進了餐飲這一行,“串亭”創始人戴雲章才發現,要想踏實做好,“網際網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串亭”已經開了第五家連鎖店,旗下的西餐品牌也正在迅速發展中。每天早上一睜眼,這位清華MBA都有千頭萬緒的事情需要處理。

  有時候,辦公室裏的一台印表機,都會影響顧客對食物的好感。戴雲章最近接到客人的投訴:一份烤牛板筋有點不好嚼。他詢問得知,烤制並沒有問題,可能是食材的處理出了點小差錯。接下來的問題是:處理時是按照品質標準進行嗎?後廚回復:這天備餐的忙碌中並沒有看到這份標準的列印件。就這樣一路問責,他最終發現,列印備餐標準的那臺印表機那天剛好沒紙了。

  就是這樣,任何的偏離也許都會導致失衡。如果沒規定好廚余垃圾由誰處理,那麼每天的蘿蔔皮和黃菜葉最終就會導致後廚和前臺服務員之間的爭執。如果顧客抱怨上菜太慢,有時並不是廚師笨手笨腳,而是食材解凍太花時間。那麼,每一天結束營業後要預估好第二天的生意,估算能賣出1500根羊肉串,那麼就要解凍1800根備好。

  “餐飲業是很複雜的行業,也是最需要踏實的。” 姜俊賢説。這位在業內工作了11年的老餐飲人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自己就已經為大廚開出等同於門店經理的工資了。除了資金支援,他希望能幫助年輕一代在這一行裏鍛鍊得更加踏實。

  據悉,由共青團中央為指導單位、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該項賽事,已在中國烹飪協會的官網開通報名參賽專區,選拔産生的10強參賽企業將參加11月在北京舉行的公開決賽。所有參賽企業均有機會獲得大型餐飲企業集團或風險投資機構直接投資,參加免費的創業訓練營集訓接受創業導師的深度指導,同時獲獎項目將優先進入團中央青年創新創業獎勵計劃,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