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雪山之巔守得萬家安寧

  • 發佈時間:2015-09-08 01:31: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張 強通訊員陳偉平許淩康

  “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這是西藏軍區崗巴邊防營駐地的真實寫照。這個營85%的官兵不同程度患有高血壓、心臟移位等高原型疾病,60%血色素超標接近臨界點,30%因身體機能嚴重失衡,留下各種後遺症。

  然而,崗巴軍人卻從不認同“躺著也是奉獻”的説法,始終保持著旺盛鬥志,守土不失寸土、苦中更要有為,在藏區當好黨的“代言人”。

  任務艱巨鬥志旺

  崗巴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上世紀初,英軍入侵西藏便是從此處突破……這段屈辱歷史口口相傳,令人沒齒難忘。

  崗巴營從組建至今,一直擔負著數個山口(通道)管控任務,他們每年對防區進行巡邏、潛伏百餘次,徒步1萬多公里,翻越6000米以上雪山數十余次。由於他們負責的邊境線還未完全劃定,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2009年2月初,正值新春佳節。營部突然接到情報部門通報,一夥不法份子趁節日之機,企圖入境組織分裂破壞活動。營黨委當即決定,到點設伏,攔截抓捕。隨後,該營立即緊急出動,驅車趕往某山口。風大雪狂,汽車的擋風玻璃被大雪覆蓋,完全看不清道路,官兵搖下窗子,把頭伸到車外,打開探照燈,給駕駛員指路……來到山口,官兵迅即潛伏下來與不法分子展開了一場持久戰。

  5個小時過去了,不法分子還沒有出現,可戰士李青頂的下半身早已失去知覺。後來,他的雙手也麻木了。再後來,他的視線變得模糊,隨後失去了意識……“不法分子都抓到了嗎?”這是李青頂開口的第一句話。當戰友們告訴他肯定的回答,他的臉上才露出笑容。

  54年裏,崗巴軍人鬥志昂揚,無論天候再惡劣,都擋不住他們巡邏的腳步。一位將軍在崗巴營調研後感動地説:“你們是靠腳去量,靠心去守,足跡到哪,哪就是邊境線。”

  苦中有為當標桿

  8月22日,在海拔4500多米的崗巴營昌龍邊防連進行採訪。午飯時分,記者發現戰士的自助餐裏竟然有西瓜、哈密瓜等幾種水果。

  一名上等兵説,這些水果和蔬菜都是自己種的,現在他們基本天天都能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崗巴氣候惡劣,晝夜溫差大。在官兵的回憶裏,菜種常常還沒有發芽就被凍死了。而且由於路途遙遠,長期以來官兵只能吃耐放置的馬鈴薯、白菜,很多官兵由於缺乏營養出現指甲凹陷等症狀。

  條件再苦,也要苦中有為,不能光靠組織來解決。他們自力更生靠著肩挑手挖壘地窩子的勁頭,蓋起40多座保暖房,搭起3萬多平米蔬菜大棚,開闢600多公里簡易路,構築10多公里防禦工事,建起了配套規範的射擊場、投彈場、戰術訓練場,還在千萬年不長樹的崗巴最先種活了樹。

  水果在崗巴一件“奢侈”的東西,為了官兵能吃上水果,該營“種養班”一幫人開始琢磨如何在這裡種水果。2013年中秋節,連隊官兵終於吃上了自己種的西瓜。

  雪山有情書大愛

  前不久,昌龍連駐地遭遇了一場龍捲風,軍地溫室的“蓋頭”被大風擄走,導致青苗集體折枝。但令人錯愕的是,該連官兵救災捨近求遠,先幫百姓搶修溫室,自家的卻暫緩後置。

  崗巴多狂風,從春刮到冬。在駐地群眾眼中,該營官兵就像一堵永立邊關的“擋風墻”,捍衛著他們的幸福安寧。

  從前的崗巴,物資稀缺,百姓日子過得很苦。群眾愁吃飯,軍人咋端碗?全營上下一心,打響興邊戰役。很快,他們在駐地創辦第一所學校,建起第一座電站。隨後,他們修建了溫室,利用節假日鑽研移土栽培。他們引進7個農牧優良品種,讓千載飛雪、萬古長寒的土地麥青菜香。

  既要“拔窮根”,更當“守護神”。那年盛夏,一場暴雪突襲雪村,形勢危急。災情就是命令。時任營長潘忠權挑選90名官兵,踏雪挺進雪村,迅速轉移群眾。

  近10年,該營自覺當好黨在藏區的“代言人”,幫助11個村莊脫貧致富,從雪災震災中搶救群眾210多人、牲畜5300多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