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阿拉山口人

  • 發佈時間:2015-08-17 14:20:09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阿拉山口在巨變。這裡有一群人,他們是財政人,面對漫卷長風,在堅守山口。

  我在等風來。剛到山口上班那天沒有風,我當時的心情居然是等風來。一位老山口人説,不到阿拉山口工作,你不知道風有多大、有多狂,你就做好狂風考驗的準備吧!那語氣就好像這風是他馴服了的野馬。剛來那天我見識了山口大風的厲害,半夜就被大風帶來的各種巨大響聲吵醒了,而且居住的整棟樓都在晃動,真有地動山搖的那種恐懼。風刮了四天,才減弱,走出大樓,眼前一驚:路燈桿倒了,滿地的玻璃。這裡的路燈桿可是用粗鋼管做的呀,竟也沒有抵擋住大風的摧殘。小汽車擋風玻璃也破了許多,還有的車門被卷走了,連上下口岸的大班車車庫都吹倒了半面墻,街區的廣告牌不知去向,很多人被風刮倒,腿摔破了。等風來的我真的怕了,明白了第一天來時,老山口人不無得意的原因——他們已久經考驗了。

  山口挑戰。李耀澤分配到口岸經歷了20個春秋,他想打鐵還須自身硬,為帶好山口的財政隊伍,他把自己煉成了一塊高效蓄電池。惡劣的生存環境、貧瘠的文化生活、繁重的工作、遠離家人的困擾,在這裡留住人幹好財政真是巨大挑戰。一批批年輕人來了,剛剛業務熟練就又考走或是調走了。李耀澤一遍遍教導,又次次補缺,以至不明情況的人來辦理業務時好奇地問。還有,財政局那個大個子是會計也是領導,為服務好財政收支的每個環節,即使發著高燒,他還在為稅收和融資籌劃事情。

  這裡是搖籃。阿拉山口財政局年近三十的小夥子謝大偉家在鄭州,山口人煙稀少,適齡女青年更少,還肩負著山一樣繁重的工作,他至今沒有找到對象,是沒有投緣的人兒,更是忙得沒有時間精心去找。有人調侃他説,這裡風景雖好,可不要忘記成家立業哦。風景?這裡只有大風,哪有什麼景?曾經,他望著阿拉山口漆黑的山脊,眼淚灑落在嗚咽的風中,只想把這大風撕破,可是風來無影,風去無蹤,他只能默默忍住。即使這般艱難,他還是仔細對待每一項財政管理業務,稅源調查工作獲得自治區級的榮譽稱號。

  姑娘小夥們有故事。我們的總預算會計齊熱,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會計專業,她説:“在山口最難的就是適應環境,也就是如何睡一個好覺。”火車經過時的隆隆聲,大風吹起時的呼呼聲,板牌搖動時的砰砰聲,只有練就“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過硬功夫,才能在山口待下去!在那麼艱苦的環境都能把總預算工作做好,還有什麼事情能阻擋前進的腳步呢?孫世宇身體殘疾,但他克服重重困難,對工作精益求精,工作之餘還參加中級會計師和註冊會計師考試,並取得了驕人成績!

  口岸人有風格。口岸建市,李桂江局長也是剛剛開始了他的財政局局長生涯,面對預算單位由17個增至40個,財政供養人員也翻倍激增,保障單位行政運作和個人吃住行都涉及財政資金,可是財政局卻只有7個編制,他尋找對策,制定了25項財務制度,可以説,一個人頂五個人用。李桂江局長是口岸財政人的風格標桿。

  歲月就像古老的胡楊林,綠了又黃;生活好似戈壁的駱駝刺,蓬勃希望!再多的言語也顯得蒼白無力。不禁在想,為什麼要留在這裡工作?在那一組組財務數據、那一摞摞財務報表中,我們找到了答案;不禁要問,為什麼要把青春留在風中?在那通關過貨的隆隆列車、那越來越美的邊境線上,我找到了答案。

  (作者單位:新疆阿拉山口市財政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