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生活費指導價與現實差

  • 發佈時間:2015-09-07 08:30:5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9月開學季到來,準大學生即將迎來人生嶄新的一頁。但是,生活費多少成為擺在家長和學生面前的一道難題。由於物價上漲、消費觀念變化等因素,家長已經不能用當年的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大學生在校消費有多少?男生愛買些啥?女生的錢怎麼花?什麼東西開銷最多?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大學生費用帳單也相差千里。

  開學第一筆 電子産品佔大頭

  大學新生剛進入校園,“裝備”要齊全,不少大一新生一開學就被貼上了“高消費”的標簽。

  某理財軟體調查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大一新生中,開學季花費在1000元以下的佔比33%,花費在1000元~3000元的佔比33.5%,花費在3000元~5000元的佔比16.5%,花費5000元以上的佔比17%。其中,生活類用品和電子産品是新生們花費的大頭。38.2%的受訪學生表示,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花費最多。

  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少大學新生在高中時期就有了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開學季集中高開銷的情況似乎有所改變。2011年,人人網曾對大一新生開學“裝備”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除了學費和生活費外,74%的受訪對象表示花費在1萬元以上,花費在7000元~1萬元的新生比例為11%,花費低於7000元的學生只有15%,而這些花費集中在電子産品上。

  後續生活費 兩年前的“指導價”為600元/月

  2013年,浙江某大學發出錄取通知書並附上致新生家長的信。信中建議家長,給孩子的生活費一般為600元/月,最高不超過1000元/月。

  該大學給出的原因是,這是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的,大學生在校內的生活費一般由餐費、水電費、通信費和日常生活用品費等組成。

  具體來説,午餐、晚餐一葷一素一湯的費用大概為7元,早餐大概為3元。按此計算,每生每月餐費合計為510元左右,水電費、上網費、通信費加在一起也就百元左右。學校每年開展學生大學生活適應性調查,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月生活消費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約佔50%。

  然而,這份報告以及“指導價”並沒有獲得高校大學生的認可,多數學生認為一個月600元~800元生活費太少了。

  可以提供佐證的是,同年,支付寶曾發佈大學生對帳單,詳細展現了大學生每月在網路上的收支情況、消費結構。結果顯示,福建大學生以每人平均每月886元排名第1,上海、浙江、北京分別居第2、第3和第4位。

  上千元才夠溫飽 費用標準不一

  《中國教育報》曾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結構呈橄欖形分佈,大部分學生每月生活費集中在800元~1200元,佔到學生總數的45%。

  其中,每月生活費在600元及以下的佔10.38%,600元~800元的佔20.76%,800元~1000元的佔22.67%,1000元~1200元佔23.09%,1200元~1500元的佔12.29%,1500元以上的佔10.81%。

  600元/月的生活費從理論上來説是可行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行。一來伙食缺乏油水;二來大學生也有正常的社交活動需求,這部分花費是難以控制的。

  南京一高校發佈一份《大學生生活費預算》,稱“‘土豪型’學生一個月需要1500元,‘小康型’需要1200元,‘溫飽型’需要1000元,日子還能過得下去的需要800元”。

  實際上,各地物價水準有差異,學生的花費習慣也有所不同,“指導價”或許並不完全適用。從不同城市橫向比較來看,大學生生活費和城市消費水準有很大關係。

  《中國教育報》的調查顯示,從城市類型來看,上海、北京等直轄市的消費支出高於南京、寧波、成都等省會城市或副省級城市,後者又高於洛陽、湘潭、揚州等地級城市;從城市分佈來看,東部城市高於中部城市,中部城市又高於西部城市。

  錢都去哪兒了 “吃掉”生活費

  大學生消費結構多樣化,除了生活、學習所必需的消費外,還産生了其他形式的消費,如交際消費、戀愛消費、娛樂消費、通信消費等。

  多地調查表明,大學生消費支出結構仍以生存性消費為主,每月用於吃、穿、用的消費比重最大。

  《中國教育報》稱,佔學生每月生活費支出比重最大的是餐費支出。在接受採訪的學生中,有21.4%的學生每月吃飯支出在400元以下,30.3%的學生支出400元~600元,30.8%的學生支出600元~800元,18.22%的學生支出超過800元。

  如果按照一名學生每月1200元~1600元生活費計算,30.8%的學生支出600元~800元。按照“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計算,得出的結果是50%,這與1996 年的城鎮居民家庭支出情況(48.8%)相當接近。

  相反,在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中,用於學習、購書的發展性消費比重較小。70%以上的大學生每月在學習方面的花費在100元以下,而聚餐、戀愛等交往性消費呈上升態勢。

  浪漫很“燒錢”

  進入戀愛階段的大學生,開銷增加幾乎是必然的。因為戀愛要約會,外出吃飯是常規項目,吃完飯還得看看電影或者逛逛街,每逢生日、情人節、紀念日,還要互相送禮物。

  《中國青年報》報道稱,河北一大學的大三女生曾在大一第一學期月均開銷達到3000元。如果是異地戀,每個月通信費和交通費也是大頭。而在戀愛過程中,付賬不是“AA制”,男生的消費更高。

  2009年新浪曾進行過調查,發現大學生戀愛“起步價”是400元,月均1800元。其中,飲食佔37%,逛街購物佔19%,娛樂休閒佔21%,交通通信佔16%。

  這些費用有可能是“有始無終”的。2013年,媒體對拉薩部分高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的大學生認為,戀愛投入最終都打了水漂。

  人情費逐年提高

  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多少與許多因素有關,除了戀愛和吃飯之外,來往人情也是很重要的支出。江蘇一媒體調查結果顯示,消費支出與所處年級也存在較大的關係,大一63%以上的學生平均月支出在500元~800元,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平均月支出在500元~800元的分別是58%、52%、44%;而平均月支出為800元~1100元,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分別佔比31%、38%、42%、48%。由此可看出年級越高,消費支出越多。

  其原因是從大一到大四,認識的人、接觸的事情都變多了,除了校外實習或找工作外,花錢的地方多了,人情消費也逐年提高。尤其是到了大四快畢業時,一個月的人情消費就在600元~800元。

  會花還不夠 會理財才夠高端

  與其讓學生計較生活費的高低,倒不如通過大學時期對生活費的支配,使其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和消費觀。生活費低的學生,可提前規劃好費用的支出和比例;生活費高的,則可以把一些多餘的錢用到關鍵處。

  比如大學生炒股一事,如果借錢超支炒股,就是不可取的,小額理財則更合理。某理財公司9月1日發佈了《2015年大學生理財報告》,通過對全國2325所高校的分析發現,在全國25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中,超過35%的人在過去一年裏嘗試了網際網路理財。其中,浙江大學的學生理財成績最好,成為了全國“財商”最高的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緊隨其後,分別排名第2和第3,收入分別為847萬元和577萬元。

  結語

  高校作為育人陣地,應充分重視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加強對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培養。家長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因為家長的消費理念、消費行為及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消費行為。不管父母收入高低,都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