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希望養老院收費不超家庭收入1/4

  • 發佈時間:2015-09-07 06:5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北京市相關部門表示,北京市215家公辦養老機構將逐步實現民營。根據相關實施辦法,此後,家境困難、失能或高齡老人將入住公辦養老機構,更多老人將在現有公辦轉為民營的養老機構、社區養老中心安度晚年。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諮詢,對175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公辦養老機構轉民營,護理條件下降成為受訪者普遍擔憂的問題。12.7%受訪者會考慮將父母送至公辦轉民營養老機構養老,52.0%的受訪者表示會視情況而定。在選擇養老機構時,79.8%的受訪者最看重護理人員的素質,55.4%受訪者希望養老院月均收費不超過家庭月收入的1/4。

  受訪者中,60前佔8.2%,60後佔15.9%,70後佔38.3%,80後佔34.9%,90後佔2.7%。34.5%的受訪者來自北、上、廣、深,42.2%的受訪者來自省會和發達地區,10.7%的受訪者來自不發達地級市,12.0%的受訪者來自縣、鄉村。

  公辦養老機構轉民營,73.7%受訪者擔憂護理條件下降

  調查顯示,74.7%的受訪者的父母目前的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15.8%的受訪者的父母選擇在公辦公營的養老機構養老,4.3%的受訪者的父母選擇公辦民營的養老機構,1.4%的受訪者的父母選擇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

  在北京生活的老人王增今年已經75歲。他表示根據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還無需去養老機構養老。“在家挺隨便的,可以想去哪就去哪。而在養老中心可能被‘管’起來。不能隨便出入,不能去想去的地方。雖然在安全性上有了保障,但從心理上我一時難以接受。”王增説。

  根據《北京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8月1日起,北京市所有政府擁有所有權但尚未投入運營的新建養老設施,將逐步交由企業、社會組織或個人進行運營。而在今年年初,南京已有80多家公辦養老機構開始逐步轉為民營。

  面對公辦養老機構轉為民營的情況,12.7%的受訪者表示會將父母送入此類養老機構,52.0%的受訪者表示會視情況而定,30.6%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會。

  在北京工作的孫淼(化名)去年年底將母親從陜西老家接來照顧。“我從小父母離異,母親把我帶大。以前上大學時有寒暑假,還能回家陪著她,現在這樣的時間變少了。剛來京時母親非常不習慣,有次獨自出門買菜差點走丟。”孫淼説,雖然母親現在也會找鄰居聊聊天,但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在家。她正考慮為母親選擇一家日托養老中心,能夠在她上班時“代替”自己照料母親。

  公辦養老機構轉民營,民眾有哪些擔心?調查顯示,護理條件下降成為受訪者普遍擔憂的問題,73.7%的受訪者選擇這一項。受訪者對公辦養老機構轉民營的憂慮還包括工作人員素質與專業能力無保障(67.6%)、民營養老機構管理不到位(56.2%)、價格上漲(54.3%)、床位緊張(41.5%)、離家太遠(27.8%)等。

  對於民眾的擔心,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北京市有相當一部分公辦養老機構的空置率非常高,即將轉成民辦的都是經營有困難的,並非所有公辦養老機構都會轉成民辦。部分公辦養老機構轉為民辦之後價格也不會跟著大幅上漲。政府投資建設,對價格、入住人群都有一定的控制。

  55.4%受訪者希望養老院月均收費不超過家庭月收入的1/4

  調查顯示,選擇養老機構時,79.8%的受訪者看重護理人員的素質,69.2%的受訪者看重養老機構的硬體設施,61.3%的受訪者會考察養老院老年人的生活情況,49.7%的受訪者在意養老機構的管理情況,41.8%的受訪者會考慮價格是否合適。

  孫淼對記者説,目前位於朝陽區家附近的一家民營日托養老中心比較符合她的要求。“最主要的是離家近,方便母親往返。其次是對老年人的照顧到位,除了一日三餐,也有一些娛樂活動,讓母親不會感到無聊和孤單。”孫淼説。

  調查顯示,在養老機構的價格方面,24.4%的受訪者認為月均收費應低於家庭月均收入的1/4,31.0%的受訪者期待養老院月均收費在家庭月均收入1/4的水準,二者合計達55.4%。27.9%的受訪者表示養老機構月均收費佔家庭收入的1/3可接受,9.2%的受訪者表示養老機構月均收費佔家庭收入的1/2可接受。

  王增曾去考察過家附近的養老機構。“護理方面有醫務室,生活方面有日間照料室、保健區和文娛室,還是比較齊全的。行動方便的老年人可以打球、看報紙或者下棋。”據王增觀察,民營養老機構的服務大都比公辦養老機構好,靈活性也比公辦的大一些,會根據老人的自身情況採取多種方式,儘量把老人照顧好一些。不過規模一般比較小,價錢也要貴一些。

  孫淼家附近的日托養老中心對生活完全能自理的老人的月收費標準在1000至2000元左右。“如果老人身體不好,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加強護理,就會有其他額外的照料費用,整體價格也會上升”。

  調查顯示,關於民營養老機構的規模,55.3%的受訪者認為有50~100張床位較為合適,24.8%的受訪者認為有50張床位較為合適,19.9%的受訪者認為100張以上比較合適。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劉偉表示,在養老院的選擇上,他會考慮中等規模的養老院。“床位少的養老院不成規模,投入相對較小,很難運營下去。而床位太多規模太大,可能會出現照顧不週的情況”。

  北京朝陽區某老年公寓的王院長告訴記者,養老行業本質屬於服務行業,民建民營的前期投入成本都較高。“目前北京地區的規模在200張床位左右的養老機構需要運營三年,投入和收益才能持平。如果想要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在物價壓力下,則需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他認為,公辦養老機構轉民營反而會促進行業的競爭,産生優勝劣汰,最終讓老人受益。“目前我們正處在試運營階段,主要服務對像是生病後需要康復、恢復的老人。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養老院會配備一定數量的治療師或護理人員,選用專業護理院校畢業的人才對老人進行生活上的護理和康復指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