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開“怕出事而不幹事”的套

  • 發佈時間:2015-09-07 06:36:3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梁岩

  聽一些地方的幹部反映,因為怕出事,所以不幹事,已經成為一些機關工作的常態,具體表現是“三不”,即“不下鄉,不外出,不待客”。

  過去,市裏和縣裏的幹部經常走訪基層,而現在,除非上邊特別指派,很少有人下去了;甚至有的幹部因怕涉嫌“公款吃喝”,就什麼客人也不招待。有機關幹部形容,現在是什麼事都不用幹,什麼心都不用操,什麼錯都不會犯,什麼待遇都不會少。

  這幾年,在八項規定和反“四風”的高壓下,不少幹部出了事。有的因為吃喝出事,有的因為用車出事,有的因為花錢出事,還有的因為協調處理矛盾不當出事……輕則批評、通報,重則處分、免職。幹了多少年,好不容易熬到一個科級、處級,因為一句話沒説好,一件事沒幹好,就名聲掃地,前功盡棄。於是,一些人便從中吸取了“教訓”:寧可不幹事,也不要出事。幹了事別人不一定知道,可要出了事,馬上就會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笑料。這樣的“教訓”像傳染病一樣在幹部隊伍中風靡,轉化到行動上,就是等待、觀望、謹慎、小心,安全第一,幹事第二。

  乍看上去,機關幹部到點上班,到點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不打牌,不睡覺,都在崗位上堅守,還節省了不少三公經費,是好事一樁。而實際上,一些幹部你不推,就不動,你不找,就不辦,沒有了樂觀的情緒,缺少了奮進的氣氛。其不幹事和不作為的行為,甚至已經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過一則故事。有一個官員死後見到閻王,自稱生前是個好官,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沒有任何的貪腐和過失。但閻王問他有什麼作為,他無言以對。於是閻王怒斥:“你身為官員卻求全自保,該辦的事情不辦,該斷的案子不斷,該上報的問題不報,豈不是負國負民?要是這樣,我們還不如在公堂上立一個木偶,它連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還廉潔嗎?要知道,無功就是過,不幹更是過。”

  要解開“怕出事而不幹事”的套,首先要分清幹事和出事的界線,給幹事的人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比如當年武松打虎,如果我們不看他為民除害的結果,只説他上山之前喝了18碗酒,屬於“醉打”,還打折了一根梢棒,屬於“損害公物”。要是這樣要求,就沒有人去打虎了。因為幹任何事情,總會有代價、有成本、有不可預見性。要想讓幹部幹事,只要不是出於私心,胡亂作為,就得允許他們有花費、有失誤。

  在幹部的提拔使用上,也要擺脫“無過就是功”的誤區。“無過”的幹部,很難説不是幹事少的幹部。因為不幹事,所以不出事,也得罪不了人。在考評的時候,得票率就可能比幹事的人更高。如果只看其“有過”還是“無過”,“無過”就提拔,“有過”即閒置,那就會陷入惡性迴圈的怪圈,導致更多的人不幹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