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翩翩宣舞傳承千年

  • 發佈時間:2015-09-07 02:31:2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鐘欣文/圖

  札達縣地處西藏自治區西北邊境地帶。這裡不僅有綿延壯觀的土林、充滿傳奇的古格王朝遺址,還有阿裏地區獨一無二的優美宣舞。

  8月8日,在高原迷人的藍天白雲下,札達縣民間藝術團成員正在排練宣舞。84歲的卓嘎老人坐在舞台下,隨著樂曲輕輕哼唱,目不轉睛地望著臺上年輕舞者們的每一個動作。

  札達縣文化局局長多吉平措告訴記者,2008年6月7日,國務院公佈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142項。其中,古格宣舞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0年卓嘎老人被確定為宣舞傳承人,2014年,卓嘎老人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傳承人。

  宣舞起源於阿裏地區,屬於古代西藏宮廷樂舞的一種,融合了説、唱、跳等元素,一招一式都有固定的模式與要求。雖然無法考證宣舞具體誕生的年月,但它至少已有千年之久。因為,在札達縣建於西元十世紀的古格王朝遺址中,仍然能夠清晰地在遺址宮殿的壁畫上看到身穿艷麗服裝的女子手臂交錯,為王公貴族們翩翩起舞的場景。

  卓嘎老人告訴記者,自己是在20歲開始學習跳舞的。當時的農奴每家每戶必須出一位女性去學跳舞。除了選定的人,別人都不能跳宣舞,因為它是一種宮廷舞蹈,只能跳給奴隸主看。

  卓嘎説:“傳統的古格宣舞共有十三段式。十三段宣舞我都會跳,但那時我們跳宣舞不過是在服一種差役。西藏民主改革以後,這舞蹈才被賦予了新含義。”特別是身為最年長的宣舞舞者,卓嘎被認定為古格宣舞國家級傳承人後,這份使命感讓老人不顧年事已高,下定決心收了9名女弟子。“當時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幫助下,我收了徒弟。不論多苦多累,冬天天氣有多冷,我都會開課。年輕人白天忙,經常是晚上才有時間來學習,但大家都願意學、喜歡跳。”老人對記者説。

  2011年,札達縣成立了中國唯一一家宣舞舞團——札達縣民間藝術團,希望在本地青年中培養新一代的宣舞藝人,讓他們能夠傳承這項流傳千年、口耳相傳的藝術。據札達縣民間藝術團團長娛珍介紹,宣舞有“前宣”“後宣”“搶宣”“嘎宣”“嘎瑪宣”等多種跳法。現在流行的民間宣舞的基本表演形式是舞者身穿當地特色服飾,女舞者雙臂相連(人數可多可少),有一名男舞者手持皮鼓伴奏,以宣舞舞步邊唱邊跳,以“龍體”線條和變幻隊列以及先慢後快的舞蹈節奏進行表演。

  與鍋莊、弦子舞等動作豪放、節奏明快的其他藏族舞蹈相比,宣舞比較講究循序漸進、先慢後快。今天的宣舞作為一種原生態的舞蹈藝術,已融合了藏戲、舞蹈、説唱等主要的藏族民間藝術,又增添了新的發展和變化,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格與魅力。據阿裏地區文化局局長李興國介紹,去年,札達縣編創了以宣舞為主要內容的情景劇《夢回古格》,其中的宣舞演員全部是當地的農牧民。他們喜愛宣舞,認真排練,因此演出非常成功。

  2014年以來,藝術團的11名團員經常到各鄉村免費演出宣舞。卓嘎老人也常到藝術團來指導團員們的宣舞排練。“我熱愛宣舞。宣舞是民族的文化,我們要傳給子孫,代代傳下去。”在午後明媚的陽光下,老人望著臺上翩翩起舞的年輕人,欣慰地笑著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